这两天热议的话题是《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新建」二字让人浮想联翩,现在想造车的团队那么多,国家这规定就是给他们看的吧?
好像是这么回事,但恕我愚昧,领会了半天精神,都不得要领,好像整个《规定》里都没说什么干货啊。反倒是《规定》后面的一个附件让我感兴趣。
这个附件叫做《试制样车技术要求》,意思是说,你们这些新建企业要是想造车,试制样车必需满足我列出的这些条件。ok,这应该就是未来这些造车团队做产品时的「指导原则」了吧?
要求很严格,但关键问题不是「双 100」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条件呢?这个表格在技术指标方面列出了三大块的要求:动力、轻量化、经济性。请看表格:
动力性:也就是很多解读里都重点在说的所谓「双 100」,这比之前的「双 80」更严格了。
轻量化:这里包括续航里程和车重两方面。续航里程的起始范围是 100-150,那我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就算您造的是一辆不到 4 米的小车,就算只能坐 2 个人,但是如果续航里程达不到 100km,那您还是别玩了?
更狠的是车重的要求,比如,续航 300 公里以上的车子,不能超过 2 吨,这你让特斯拉情何以堪?
经济性:表现形式是百公里耗电量,结合续航里程来看,其实是在电池组容量方面做出了约束。
以上三项指标,是一个互相制约和影响的整体。
很多人关注的是「双 100」,然后据此得出结论:那些低速电动车的厂家,你们危险了。但是更应该注意的是,像开头所说,这个规定的前缀是「新建企业」,它可能对于那些号称要造车的团队更有影响,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他们的产品定位。
轻量化带来的连锁反应
在我看来,这里面的关键根本不是「双 100」,而是「轻量化」。 根据「规定」精神,车子既要保证一定的续航能力,又不能超过一定的重量范围。就像刚才举的特斯拉的例子,另外还有比亚迪 e6,现款 e6 用 60kWh 电池组可以实现 300 公里续航,但车重却达到了 2.38 吨,同样是「不带玩」的节奏。而把市面上一些现成的电动车产品拿来对比会发现,不管是低速电动还是正规军,吃亏的地方大部分都是车重。
那么,这是否能说明某些趋势呢?仅仅从指标规定来说,我认为 微型电动车会是一个比较好的产品方向。
这是因为,微型电动车身会相对轻,要驱动这个车身获得指标里要求的续航能力,不需要很大的电池组,进而整体的车重也可以得到控制。
另外,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同样重量的电池组,在这样的车子上,会获得更大幅度的续航里程提升。
举个栗子:众泰知豆 D1 和 D2。D1 电池组容量 11.5kWh,续航 160km,重量 670kg。D2 使用三元锂电池,容量 15.1kWh,车重仅仅提升了 50kg 到 720kg,续航达到 210km。(45km/h 匀速行驶的工况下)
如果再加上车身本身的轻量化措施,要达到标准,应该不难。
那么,如果微型电动车火了,它会用来干什么呢?至少小范围内的共享用车会大量采用,而如果用来销售的话,更加偏向「个人交通工具」的定位会让消费门槛更低,跟传统汽车形成「错位竞争」。
而在我们接触过的造车团队里,共享用车是被很多人提到的商业模式。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那些高大上、高续航的车子没有市场。而这个「规定」的针对对象也绝不仅仅是那些「新建企业」。就像之前说的,那些市面上的「正规电动车」以及「低速电动车」,还有很多都不符合这个要求,对于这些厂家来说,这个「规定」更像是一个预警,会让他们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总体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坏处。
One response to “那些新造车团队,应该造一辆什么样的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