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时小米推出空气净化器,人们一边口诛笔伐说它抄了日本巴慕达,一边争相抢购。
现在,20 岁的中国设计师被指认抄了 70 岁外国设计师的折叠电动车,人们还是口诛笔伐。结果这个团队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在淘宝众筹卖出了好几百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陆风和路虎,比亚迪和丰田,等等。云马这事,放在汽车行业里并不稀奇,尽管在我看来量产的 X1 比 stigo 要漂亮。
分析事件本身,其实没太大意义,分析出来也改变不了什么。从我个人来说,更希望看到交通出行,尤其是个人交通工具领域有更多的好产品出来。既然解决不了群体道德上的问题,还不如关心一下怎么让出行更好一点。
所以,想围观抄袭的,还是关了文章吧,这篇想理性的聊聊产品本身,以及云造的产品策略。(公司叫云造,产品叫云马)
他们现在有两款产品:折叠电动车 X1,以及前两天刚发布的电动助力车 C1。X1 这辆车,放在市场上来看,造型确实不错,但问题是,对于骑惯了普通自行车的人来说,这个造型太非主流了,而且 4999 的价格,意味着这肯定是一款小众产品。
众所周知,云造吸引了几个很强的投资方,包括富士康、米仓、顺为、真格、高通。这几个资方进来,肯定不想小打小闹,所以云造的第二款产品,就必须得进入一个更大的市场。
我们路上出现最频繁的个人交通工具,其实就那么几种:自行车、电动(助力)自行车、电动摩托。自行车很难玩出花样,小牛做了类似电动摩托的那种车,剩下也就是从电动自行车切进来,当然,得加上智能的成分。
产品模式上,走小米的模式,压缩利润,做大部分人能消费得起的产品,几乎是唯一的路子。所以,他们推出的是定价 1999 的 C1 电动助力自行车。只需要外观符合年轻人审美,比市面上现有的那些传统厂家产品好一些,就有可能成功,因为这个市场太大了。小城市拿电动车、电动自行车通勤非常普遍,而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年轻人也需要个人交通工具来远离不堪重负的公共交通。小牛的热卖就是一个例子。
至于这家公司曾经做过什么,在网上怎么被人喷,其实在消费层面,没那么多人关心。
话说回来,C1 本身并不是那种「为发烧而生」的产品。比如动力系统,就比轻客电单车的那套要简单。轻客的动力系统用到了力矩传感器(监测用户踩踏板的力度)和踏频传感器,而 C1 是使用三轴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的配合来监测车辆状况,调整动力输出。理论上来说,带力矩传感器的助力系统要更高级。(当然,软件、算法、程序这些东西同样很重要,有机会我们会找几辆电动助力自行车进行对比评测)
云造的另一个重要投资方是富士康。能做到 1999 的价格,富士康的贡献应该非常大。对于互联网的团队来说,能有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帮忙解决生产制造和供应商的问题,相当关键,可能这也是顺为、真格等决定投资的重要因素,当然,云造付出的代价是可以想象的。另外,再说说 X1 那款车,把那个造型设计量产出来,并且合理控制成本,没有富士康这样的公司,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云马是全原创设计,依云造的资方和代工方配置,我其实很看好他们,因为个人交通工具领域,太缺少符合年轻人需求的产品了。
但是 X1 原型机外观这事,确实有点毁我的三观。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极市 (微信号:geeket)。
其实 舆论无法打压真正优秀的产品,让产品说话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