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da「苏打出行」体验报告:「轻量化」才是共享用车的核心

· Oct 19, 2015

上周,电动车分时租赁产品 Soda(苏打出行)在中关村开始内测,我们得以再次体验了「共享用车」这个有些「老生常谈」的产品。

共享用车概念其实并不新鲜,很多同类项目都已经投入了运营:杭州的微公交、北京的绿狗、上海的 EVCARD,都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

所以,这篇文章除了聊对于苏打出行的体验感受,更想聊聊我对分时租赁这一类产品的想法。

soda.pic

Soda 的轻度体验总结

先简单介绍一下 Soda 的基本情况:

使用流程 :用户下载 App—注册—通过地图导航至车辆—选车下单—开锁—用车—还车付费(目前还处于内测,需要邀请码才能注册)。

车型和定价 :目前 Soda 使用的车型是启辰的晨风电动车(日产 Leaf 的中国版),定价方式则是按用车时间( 0.19 元/分钟)加上行驶里程(1.99 元/公里)共同计算。如果选择按天或按月租用,价格分别为 269 元和 6000 元。如果用户没有将车还到合作的停车场(超出还车区域),则需要支付车辆的调度费用。

车辆数和停车点 :在上周投入内测的共有 13 辆车,本周将增加到 30 辆;现有的 3 个停车点(租车点)都位于北京海淀中关村地区(逐渐向外扩张,近期会在成都试验)。

在体验中,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App 上的车辆电量显示会比车内仪表显示的少一些(原谅我拍照手抖,照片里手机显示的电量是 76%,车子显示 84%)。起初我以为是数据传输的错误,Soda 科技的 CEO 余涛解释说,这是为了能够预留一些剩余电量用于应急。

1电量

轻量化是关键

之前我们也体验过几个共享用车项目,总的来说,我认为对于这个看起来有些「重」的领域,反而要做到「轻」。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

首先是用户。

对用户来说,使用一款产品最重要的是体验,而过于复杂的流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

还记得我们最早在北京地区体验的共享用车(分时租赁)项目是北汽的「绿狗」,虽然租车还车的过程比神州、一嗨强太多,但还是觉得不够方便。比如,用户需要注册,然后会收到由运营方快递过来的一张卡片,租车时,用卡片才可以实现开关门,这对于新用户来说,太复杂了(现在似乎用手机也可以开关车门)。同时,用户还需要往账户里存入 1000 块押金。嗯,好烦。

而 Soda 在这方面的体验相对提升很多,所有注册流程都可以通过 App 完成,只需要上传驾驶证和信用卡信息,经过工作人员审核之后就可以使用了,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几十分钟就能完成,流程相对简单很多。

在价格上, Soda 相比现在的同类产品有些偏高,我们一共租用了 2 小时 49 分钟,开了总计 7 公里,最后的费用是 46 元。

9.pic

不过,这也是由于启辰晨风本身定位偏中端的缘故,价格没有那么「亲民」。余涛表示,Soda 在将来会推出主打平价路线的车型(很有可能是两座车),将价格再降低一些。毕竟,虽然目前分摊到每辆车上运营成本很高,不过这也是因为车辆数太少,随着车辆数增加,分摊成本就会逐渐降低。

Processed with VSCOcam with f2 preset

其次是运营方。

对于共享用车来说,运营车辆本身是一件相对很「重」的事情。

目前,Soda 租用的车位上并没有带充电桩,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在夜间或车辆没电的时候去充电。未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据余涛所说,他们准备和电桩等电动汽车互联网服务运营商合作,另外,还想和智能停车的方案提供商合作,以此来扩大虚拟网点的布局,还是轻模式。

其实在这方面他们的规划并不少,停车、充电、甚至清洁、保养,他们都想和后市场生态圈对接,提供碎片化体验背后的碎片化服务。

Soda 也计划鼓励用户做传递性质的评价,想要借助下一个用户发现之前用户遗留下的问题(卫生或者车损问题)。总之,减少运营过程中运营方的介入,是 Soda 接下来必然要做的事。这个听起来有些绕嘴,说白了就是要尽可能利用用户的力量去做资源调配。

同时对于车辆资源,Soda 也不打算选择重资本的购买模式,更倾向于和车厂合作。具体可能会采用「利润分成+租金」的方式去运作,减轻自身负担,在车型选择上也可以更加灵活。

从「轻量化」角度看,Soda 算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就看如何保持「轻」的状态扩大体量了,这才是关键。而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做出这么一款产品,其实他们在技术上的能力,已经被证明了。

后来,余涛丢过来一张图,Soda 想做什么,从图里就能看明白了:

41.pic_hd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网站文章微信推广-21

3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One response to “Soda「苏打出行」体验报告:「轻量化」才是共享用车的核心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