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车内交互的时候,我们总习惯把各种不够完善的体验归咎于车厂设计时的「犯蠢」。无论是从除了车厂之外的哪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思维确实没问题。车是你们造的,体验不好难道怪用户笨咯?
其实一直以来,我也持有这样的想法。但我们其实很少去考虑,主机厂在设计 HMI 时,到底是怎么思考的,难道真的没有人懂用户?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多人都明白,主机厂对于 HMI 的积淀也不是简单几句话能够讲清。
在 faceui 的跨平台车联网体验交互论坛上,我终于有机会以更偏向用户的角度,和主机厂的 HMI 设计师们聊聊他们关于车内体验的看法。
实例:如何设计「远程热车」操作的 HMI?
如果只是单纯谈理论,HMI 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相对晦涩的概念。所以我想通过讨论的具体案例进行说明,理解起来可能会更容易。具体大概是这样的需求:车主需要出门但车辆已经很久没有启动,需要远程控制热车并打开空调和空气过滤系统(大前提车辆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并且通讯信号足够好)。
如果只是从用户角度,我们其实不难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这属于用户的感知性延迟需求,也就是用户产生需求并且进行操作之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感知是否得到满足。
对于这个操作,关键是要让用户能够时刻感知进度。例如,用户通过手机、车钥匙等各种终端,设置开启空调并打开空气过滤系统(用户可以主动设置需要的温度和车内空气质量)。在这过程中,用户需要在交互界面上查看当前任务的进度及预计完成时间。
这些理论很多人都能想明白,但是具体设计时其实还可以分成很多不同细节。例如用户控制的程度,方案一是让用户预设特定的值(温度和空气),一键开启功能后固定时间完成;方案二是用户可以自由设定取车时间,例如 10 分钟或 20 分钟后取车,这就需要汽车具备调节空调和过滤装置的功率的功能(事实上方案一是主机厂设计师的想法,方案二是从用户角度提出的方法)。
虽然从实际体验上看,车主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这两种方式的体验相差不会太多,方案一基本上能达到方案二 80%的体验。所以到了这一步,理论上通顺之后的实践就体现出产品思维的差异。
HMI 设计也需要考虑成本
用户(也包括我)可能会说,我就要能够远程掌控车里的空调和空气过滤系统,想让它多大功率就多大功率。但我们中的很多人其实没有仔细思考过,实现这个功能需要付出多大成本。
这需要在硬件上进行重新的设计,同时还需要设计一套专门控制的软件。这一切都需要投入时间、人力成本。而最终为此买单的人又是谁呢?还是消费者本身。
而如果采用方案一,用户虽然并没有得到最好的体验,但牺牲的 20%的体验可能会换来 80%成本的降低。对于最广大用户群来说,很多都不是高端豪华车的受众,这里面的取舍我认为还是值得的。
我们最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车厂进行 HMI 设计时,他们更多会考虑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尽量提升用户的体验。在这里,量产是大前提,用户体验的优化需要对此有部分妥协。
当你再遇到不能忍的车内交互逻辑时,可以试着用这样的结论安慰一下自己。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2 responses to “当我们吐槽车内交互的时候,其实不能全怪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