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极豆车联网 7 月 1 号发布会,已经过去了 5 个多月。
对于一家硬件创业公司来说,极豆在这 5 个月多里几乎遇到了所有可能遇到的「大坑」。供应商「跳票」、软硬件开发进度推迟、产品功能实现等等,这些问题直接让极豆车机的交付周期延后了不少。
不过熟悉车载硬件产品的人都知道,这些问题是创业团队几乎不可能避免的。好在极豆也在近期完成了产品的初代研发,我也有机会在上海和北京分别进行了两次「短暂」的体验。
体验还不错
关于极豆,我不想做事无巨细的功能解读(你可以去官网看看说明书)。而且由于没有长期试用,所以我只从主观角度谈一下体验。
在体验过程中,极豆车机的流畅程度是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无论是语音启动功能,还是手指触控屏幕时,延迟的感觉都很小,这是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同时,一些针对车机优化的功能也给了我良好的使用体验(例如导航路线可以通过浮标的状态显示)。
极豆和科大讯飞合作的语音识别系统在体验中识别率还算不错。不过一旦遇到杂音,语音识别就会受到干扰。用户利用方控唤醒语音之后,可以完成例如听歌(收音机和网络电台)、导航、查天气、查股票甚至让车机给你讲一个笑话的功能。通过极豆商店,用户还能下载一些 App 来实现更多功能(例如听电子书)。
在极豆的研发中,发布会上着重渲染的车友会也提出了很多功能需求(这部分算是用户参与研发)。例如绑定手机微信之后,在车机内可以进行「车信」的沟通,并且知道每辆车的实时位置(针对车友的自驾游需求)。
体验过后,极豆车机给我的感觉却有些「复杂」。这里的复杂指的是功能,更深一步说是产品逻辑。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极豆车机中,我们分别见到了极豆地图(自己开发,数据基于高德)、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三个产品。这就是由于前期在产品规划时,过分考虑了用户的需求而产生的结果。在我看来,这种工作方式对于团队的产品研发进度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极豆主打概念是功能多且全,实际上有部分功能还处于「搁浅」状态。例如对于 CarPlay 的支持、分屏功能等都还没在我体验的样机中实现。
总结的话,虽然我不是十分赞同极豆在功能上的取舍。但我认为对于团队开发产品投入的精力,以及体验中的细节优化都值得肯定。
互联网思维的「硬伤」
极豆在开发产品时具有典型的互联网思维,这也是由于创始人汪奕菲在 PPTV 多年积累的互联网运营经验。这样做产品有优势,也有硬伤。
极豆的最大优势在于产品功能全并且价格低,市面上相同配置和功能的产品,很少能够定价到 2000 元级别。但对于用户来说(特别是深受互联网思维影响的消费者),这是非常乐于见到的场面。
但这样的产品思路对于企业(特别是创业团队)来说,会产生非常大的压力。无论是研发难度,以及资本层面都增加了很大负担。创业团队最珍贵的往往就是时间。如果产品由于过多满足用户需求而缺少合理取舍,时间成本就会大量增加,参照现在的市场竞争之惨烈,很有可能影响公司的发展。
在产品思路的权衡中,极豆已经付出的一定的「代价」。不过只要这样的代价还在可控范围之内,对团队发展还是利大于弊。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某宝搜店铺:极豆车能量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