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上海举办的世界移动大会(MWC)上,福特一口气宣布了 Applink 平台新增的 4 个应用合作伙伴,包括三个中国以及一个泰国的 App,另外,还宣布了四个智能移动出行试验项目,其中三个在中国,一个在印度。
不说别的,就先问你一句:还觉得福特是汽车公司吗?我的回答是:可以,这很福特。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福特所做的事情:车、服务。从车本身的角度来讲,福特 Applink 不断地宣布有新的 App 合作伙伴加入进来,其目的还是为现有或潜在福特车主提供更好的互联体验,从而提升福特车的附加价值,这符合一个汽车公司的价值观。
我们在现场通过 SYNC 3 的测试机体验了 Applink 上面新增的 4 款应用程序,这四款 App 有三款我们来说都不陌生。
特别是「开车问问」,在手机上,这是一款使用中文语音指令操控的虚拟助手,集定位服务、GPS 导航、机票、火车票与酒店预订、求职、房屋租赁、大型活动与电影票预订、天气信息、社交分享等功能于一体。开发这款应用的公司「出门问问」可以说拥有国内最优秀的自然语义理解算法技术,在移动端的用户体验非常理想。
在与车辆相连后,整体的用户体验在我们短暂的体验过程中和移动端差别并不是很大,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程序使用自然语音听音乐、开启某一地点或兴趣点的导航、了解天气信息。即使在很嘈杂的会场环境中,依然能准确辨识语音、自然语义分析、并且快速实现。这也弥补了车载前装语音控制的不足,实现自然语义理解,突破本地语音的限制。
另外三款 App,一个是航旅纵横,经常飞行的小伙伴应该不陌生,未来在福特 SYNC 3 上,也可以查看航班实施信息,包括延迟、取消、天气变化、起飞及抵达时间。还有一个 App 是同花顺,能够显示股票、基金、债券、商品及外汇的实时价格,在车内,该 App 能够通过音频提供股市新闻播报。当然,对于这两款 App,我的需求并不是很大,毕竟,在车内查看航班信息和炒股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必要时或许手机更好用。还有一款泰国最受欢迎的音乐类 App,对于国内比较陌生,提供在线音乐播放服务,允许用户下载音乐,离线收听。
除了车本身,福特更多的是关注在「未来的出行服务」,也算是为智能移动出行操碎了心。这次一连宣布了四个智能移动试验项目。其中两个和停车相关:「车钥匙」员工代客泊车试验、丁丁停车智能车位锁试验。另外一个是在印度班加罗尔的 Zoomcar 共享用车试验,还有一个在中国大连的「熊猫动态班车」试验项目。
我们在展会现场体验了通过福特 SYNC 3 系统控制丁丁智能车位锁,目前,暂时只能够实现通过车内屏幕操作智能车位锁的升起和降下。丁丁停车创始人申奥告诉我们,他们其实一直在和福特的技术团队一起合作,开发更多新的功能,例如未来可以通过 SYNC 系统实现智能车位锁的出租、车位预约导航等等。
对于丁丁停车来说,和福特合作意味着他们可以实现很多在移动端不能实现的功能,例如他们正在研发的一项功能,当福特车主开车靠近停车区域并且车速减慢时,车辆自动辨别你可能有停车需求,在车内屏幕中弹出丁丁停车的窗口。
另外的一项福特智能移动出行试验项目「熊猫动态班车」,是福特汽车与位于中国大连的穿梭巴士公司「熊猫出行」,以及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的项目。
福特提供适合用作动态班车的福特全顺车辆,与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通过研究用户上下车的时间、对于等待时间的忍受度,利用运筹学,研发出一组行程安排工具以及调度算法,更为灵活的设计福特全顺车队的停靠站点与路线,为满足用户在峰谷时段的用车需求提供高效而且价格实惠的出行服务。「熊猫班车」则提供有经验的运营团队,负责客户、销售等工作。
此项目选择大连进行,原因一是因为大连作为中等城市有着和大城市不同的交通环境,公共交通并不会运行到很晚,二是熊猫班车在大连有着很好的运作经验。
在早晚高峰时段,熊猫班车与传统公交车类似,有固定路线行驶。但用户可预订班车座位,班车仅在用户需要的上下车地点停靠。福特全顺车队共享大连的 BRT 快速公交车道以及市内 20 条公交车专用道。和传统公交车单程路线平均需要停靠 13 个站点相比,福特班车单程通常只有 6-7 个站点,并且根据用户需求选择路线,因而,班车跑完整条线路的速度要比公交车快 35%。
在用车需求较低的日间,班车主要在两大关键区域提供服务,没有固定路线,根据 App 上的预定情况形式,类似搭车服务。而到了公共交通资源有限的深夜。福特全顺班车将采用与日间公交服务类似的行驶路线,但停靠点会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安排。
对于福特来说,和其他车企一样,他们正从面临着「天花板」的汽车公司向「科技公司」以及「移动出行服务商」的概念转变。合作模式也从原来「经销商」这种相对较稳定的模式,转变成了和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这种较「动态」的合作模式,这对福特来说是个极大地挑战。
能否通过原有的品牌效应、树立新的技术壁垒,让自己在不同的新出行服务领域把握同样的主动权,以及在不同地区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并且把试验、概念实际地「落地」,形成有商业模式和用户黏性的产品,我相信这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用户培养和品牌的重塑,或许在未来马上要进入中国的 FordPass,会是一个机会。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