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长期关注车载智能硬件的汽车科技媒体,GeekCar 对 HUD 这类车载智能硬件已经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关注。不论是国内外的创业公司,或者是主流供应商的产品,我们都有过报道或体验。
最近,我们又体验了一款叫做 navsoso H2 的 HUD。同时,带着简单体验之后的一些问题,我们在 MMC 2016 上和 navsoso 的 CEO 陈晓华、总裁王怡聊了聊。
几个固定维度
关于 HUD,我们可以把产品分成几个维度来讨论,包括光学部分、软件部分、硬件结构设计、交互逻辑等等。因此,我也想结合着实际体验,从这几个角度聊聊 navsoso。
由于陈晓华本身有清华大学激光专业的背景,因此光学部分都是自己设计的。navsoso 采用了 TFT 的成像方案,王怡告诉我是出于成本和效果的考虑。市面上更多见的 DLP 成像方案,虽然效果更好,但发热和成本的问题更难妥协。
和我们以往见到的很多 HUD 不同,它的结构设计有些特别。navsoso 采取了长条状的底座设计,而不是之前类似 navdy 那样的的方形底座。事实上,他们的第一版产品也是这样的设计,但由于各种因素考虑,最终放弃了这个方案。
显然,除了能在结构设计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散热等优势,还能尽可能增加投射距离。对于后装 HUD 来说,在保证视觉效果的前提下,任何一点点成像距离的增加,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微调测试。因此,能够在设计结构初期把光源和屏幕的距离拉开,也算是一种「先天优势」。在实际体验中,navsoso 也确实是我见过的产品中,成像距离比较优秀的产品之一。
接着聊聊使用体验。
关于 navsoso 的功能,其实和之前体验的 HUD 差不多,无非是 UI 风格等细节的区别。不过 navsoso 确实对驾驶场景进行了一些优化,例如导航地图的背景就经过了简化,减弱了对视线的干扰。总之,虽然 navsoso 的界面可能还称不上多么精美、合理,但和同类产品都处在同一个层级。显然,大家对用户的需求分析、软件交互方式上都不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交互逻辑上,其实是可以体现不同厂家的思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 HUD 交互方式,不外乎语音、手势、按钮(方控)这三种。navsoso 的主要操作方式是语音和手势。语音方案采用的是科大讯飞的技术,体验下来识别率还算不错,只不过出现了噪音过大情况下识别率降低的问题。
navsoso 的另一个主要的交互方式是手势。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挥手,分别代表确定、取消、上下选择。用户只需要对着前置的摄像头挥手就能唤醒设备。在上一个版本中,由于摄像头拍摄角度偏下,因此容易在打方向的时候误触发。在新一版的产品中,navsoso 把摄像头角度向上进行了调节,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触发的发生。
另外,通过手机 App,能把导航信息同步到 HUD 上。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HUD 在目前的技术限制下,交互体验上的一些不足。
在实际的驾驶中,城市路面上的成像稳定性可以保证,但遇到一些颠簸也会有画面抖动。当然,这也取决于具体车型的差异。底座和电源线是一体设计,HUD 可以单独取下,也使得取放更灵活(比如夏天停车太热可以直接取下,不影响排线)。
简单总结,navsoso H2 在产品设计、功能、成像效果各方面,其实都比较平衡。相比较现在动辄两三千的竞品价格,采用了 TFT 方案之后的低成本就是很大的优势,也能够成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一个很大因素。
从 HUD 到手机支架
事实上,我们不能否认目前 HUD 的市场依然没有火热起来。因此,对于很多 HUD 厂商来说,如何把产品、品牌形象推送给更多用户,是必须要慎重考虑的。并且,这其中还需要平衡产品、成本、渠道、现金流等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 MMC2016 的 navsoso 展台,我见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车载小硬件,这倒是给了我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他们设计了一款车载手机支架,但形态和目前的很多产品都不同。这个支架更像是一个底座,通过蓝牙连接手机,还能为手机供电。王怡告诉我,这个产品的成本不高,因此用户能用更低的成本获取。
底座前面有一个摄像头,用来识别用户的手势。当下载了 navsoso 的驾驶 App 之后,就能配合用手势控制,实现驾驶的一些功能。在功能层面,驾驶 App 和 H2 所实现的类似。因此,这个也算是用一个「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体验到 navsoso 的产品思路。
不过有意思的是,驾驶 App 是不能脱离底座单独运行的,这也是因为他们的语音合作方科大讯飞需要按照激活数收取费用。因此,navsoso 出于前期的成本考虑没有开放使用。不过在未来,王怡说会计划把 App 的使用限制放开。
总之,对于一家以 HUD 为方向的创业公司来说,现在远没有到和同行竞争的阶段。目前来说,可能一起把市场做大才是最重要的事。navsoso 也在和一些同行进行合作,把双方优势进行互补。因此,如何把 HUD 的体验、成本、市场、推广等等因素做一个平衡,是现在这些已经实现产品化的公司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任何过度追求单一方面的产品,肯定会有优势,但其实并不利于商业层面的考虑。
所以,对于现在的 HUD 来说,体验不足的现状必须承认。但未来,我还是愿意相信 HUD 的市场、产品、体验都能变得更好。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极市 (微信号:geeket)。
One response to “navsoso 体验:HUD 的价格、功能、体验之间需要怎样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