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 MMC 2016 上,GeekCar 和来自美国 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公司的两位高管: CEO Dirk Ahlborn 以及 COO Bibop Gresta 一起聊了聊有关 Hyperloop 的一切。在此首先要说明的是: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以下简称 HTT)是从事 Hyperloop 胶囊高铁项目研发的公司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开始研发 Hyperloop 的公司。而在国内知名度更高的,则是 HTT 的竞争对手——于今年 5 月份在美国内华达沙漠进行路测的 Hyperloop One。由于这两家公司的名称中都包含「Hyperloop」,Logo 也有些相似,所以国内舆论经常将这两家公司混为一谈,甚至将他们当作同一家公司。其实两者有着很大的不同,本篇文章就将通过我们对 HTT 的专访进行具体剖析(文章较长,但是看完保证你可以出去给别人上课)。
Hyperloop 究竟指什么?
“Hyperloop”(国内一般将其翻译为胶囊高铁)是钢铁侠 Elon Musk 于 2013 年提出的一项公共交通工具概念。其本质是将一个载人的胶囊式座舱放置在一个封闭的低压管道当中,并通过直线加速电机的方式为座舱提供动力。由于管道当中的气压很低(约为火星大气压的六分之一),座舱所受到的阻力大大减小,所以其移动速度最高可达到音速。由此产生的效果是,乘坐 hyperloop 从洛杉矶到旧金山的时间只需要 35 分钟。由于 Elon Musk 本人所参与的项目太多(Tesla, SpaceX, Solar City),没有时间投入在这个新项目上,因此他决定将这个项目开源。2013 年 8 月,Elon Musk 通过 SpaceX 的官网发布了一份长达 57 页的 Hyperloop 项目 白皮书 ,其中不但包含 Hyperloop 的技术原理解释,还有在洛杉矶到旧金山这段路程当中建造 Hyperloop 的完整执行方案。Elon Musk 希望全世界所有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以这份白皮书为基础,进一步将 Hyperloop 这个概念落地。
可以看出,「Hyperloop」一词本身只是一种交通工具的名称,与「高铁」,「飞机」相似,并不是一家公司的名称。而 Elon Musk 除了提出这个设想之外,他本人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后续的研发当中,更没有单独建立与 Hyperloop 有关的公司。所以如果你再看到诸如「Elon Musk 的 Hyperloop 公司又爆出最新进展」之类的标题,请自动选择忽略。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 Hyperloop 的技术原理,可以去收听 GeekCar 之前录制的 音频节目
HTT 是什么来路?
既然 Hypeloop 是一个开源的项目,那么自然就会有人把它拿过来成立公司,做进一步开发,HTT 的 CEO Dirk 就是其中之一。在 HTT 之前,Dirk 还是另一家众包创业平台 JumpStartFund 的 CEO。2013 年,在白皮书发布两周之后,Dirk 就将其上传到了 JumpStartFund 的网站之上,并对外宣布成立 HTT 公司,开始研发 Hyperloop。其公司的运作模式正是众包众筹。通过 JumpStartFund 的平台,对 Hyperloop 这个项目感兴趣的人都可以申请以兼职的形式加入到 HTT 公司,申请者需要保证每周有 10 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为 HTT 公司工作,而作为回报,HTT 将给申请成功者分配一定的股份。按照 COO Bibop 的说法,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拥有来自 50 多个国家的 600 多名员工,其中不乏来自与 NASA,谷歌,微软等知名企业的员工。在中国,HTT 也有着十几名员工。
成立时间早,又汇聚了行业内的各种精英,可是为什么之前没听到太多关于 HTT 的消息?Bibop 的解释是,HTT 在成立之初的 1 年当中,一直在对 Elon 的白皮书进行可行性评估,并对其中一些细节进行优化及调整。而在他们完成了评估并对外发布评估结果后,才有了后来 Hyperloop One 等一众公司的建立。可以看出,HTT 是以 Hyperloop 的「奠基者」自居的。因此,当我问到如何看待竞争对手 Hyperloop One 的路测时,Bibop 给出的回答是:Hyperloop One 的路测除了演示了一下直线加速电机的工作原理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他猜测,由于 Hyperloop One 走的是传统的拉投资然后闭门研发的路线,所以这个路测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吸引投资人的注意。相比而言,HTT 更关心如何更快的将 Hyperloop 落地,所以他们已经与美国加州的 Quay Valley 以及欧洲国家斯洛伐克签订了正式订单,于今年开始进行 Hyperloop 实体设施的建造。
HTT 的产品及技术有何不同?
HTT 并没有完全按照 Elon Musk 的白皮书中的理论去做,而是在白皮书的基础之上对产品策略做出了如下的几个主要调整:
1. 线路长度:
Elon 在白皮书中指出,Hyperloop 需要有足够的距离让座舱加速到音速,并再从音速减速到静止。所以这个线路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洛杉矶到旧金山之间的距离(约 600 公里)刚好比较合适,并且 Elon 对路线的选择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划。不过在 HTT 已经签订的两个订单中,路线的长度都要短于白皮书当中的建议,具体如下:
Quay Valley:路线只有短短的 8 公里。Quany Valley 是一个刚刚启动建设的科技新城,而 HTT 负责建造的是一条贯穿全城的 Hyperloop 测试线路。根据 Dirk 的说法,全部 8 公里的行驶时间将为 80 秒。
斯洛伐克:具体的路线为奥地利维也纳-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匈牙利布达佩斯。全长约 300 公里。
HTT 认为,相较于现在传统的铁路运输方式,Hyperloop 的效率更高,造价更低。即使无法有足距离将座舱加速到音速,其性价比也要好于传统铁路。HTT 希望 Hyperloop 的技术未来能够全面替代有轨运输,甚至是机场航站楼之间的摆渡,都可以通过 Hyperloop 完成。
2. 悬浮技术:
如何让座舱在管道中悬浮是实现 Hyperloop 的重要难点之一。在白皮书中,Elon Musk 的解决方案是:在座舱前方安置一个由旋转电机驱动的风扇,吸入座舱前方的空气,并将其排放到座舱的四周及尾部,从而在座舱和管道壁之间形成一个「空气气垫」,已达到让座舱悬浮的效果。此外 Elon 还在白皮书中对大家较为熟知的「磁悬浮」技术做出了解释,他觉得磁悬浮的解决方案所消耗的成本太高,不适合应用在 Hyperloop 上。
Dirk 向 GeekCar 透露,HTT 的团队认为,Elon 的「空气气垫」法并不像白皮书当中所说的那样容易实现。HTT 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被动式磁悬浮」技术。这种技术使用按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 Array)磁体结构制造的磁体,通过 3 块一组的排列方式,在座舱的底部与轨道之间产生永磁场。在直线电机为座舱加速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组与海尔贝克阵列磁体相反的磁场。这两组磁场相斥,为座舱提供向上的悬浮力。
传统的磁悬浮技术需要在全部的轨道上布置大量的高压线圈,从而造成基础设施的造价十分昂贵。而「被动式磁悬浮技术」则是让座舱本身产生磁场,而管道只需要是普通的铝制结构就可以,因此其成本要远低于传统的解决方案。
3. 围绕 Hyperloop 的周边生态:
生态可不是乐视的专利。Dirk 和 Bibop 均表示,Hyperloop 这种交通工具并不只是带来了更高效的出行方式,而且还可以引用在运输及物流领域。试想一下,人类所能接受的加速度是有极限的,而货物所能承受的加速极限明显要更高。这说明运输货物能够更好得利用 Hyperloop 的效率。
除去运输之外,Hyperloop 还有其他很多可盈利的商业价值。比如 Hyperloop 所使用的管道以及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用来发电并传输能源。再比如 Hyperloop 行驶的过程中会在管道内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可以通过支撑管道的塔桥(Pylon)传输到地面的农地当中帮助农作物的灌溉等等。HTT 深信,这些基础设施所带来的延伸服务,一定会让 Hyperloop 变成各个地区政府的香饽饽。Dirk 更是坦言:「我做这个项目可是奔着赚钱来的。」
4. 增强现实车窗(Augmented Windows):
这个概念来自于 HTT 的舱内娱乐系统开发团队。为了确保座舱的空气动力学结构和强度,Hyperloop 的座舱两侧是不能够搭载实体窗户的。但是为了给乘客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HTT 将在座舱内搭载清晰度高达 11K 的屏幕来替代车窗。
Bibop 告诉 GeekCar:人类肉眼所看到的画面清晰度为 12K。但是 HTT 通过实验发现,当人们看到 11K 的高清屏幕成像时,他们就已经很难分清这是虚拟画面还是真实场景了。HTT 希望能够在座舱内通过高清屏幕虚拟出座舱外面的景色,并让这个虚拟车窗可以捕捉到乘客的视线移动,从而确保显示内容与视线保持一致。Bibop 得意的说:试想一下,你可以在座舱里体验各种各样的场景,什么彩虹啦,什么超人飞过啦,什么哥斯拉怪兽啦… 具体是个什么效果,还是看看下面的视频。
上面提到的这些技术有的看似脑洞大开,但是在 HTT 看来,其中的很多技术目前其实早就已经存在,只是没有人把他们有效的整合在一起。这个观点倒是和 Elon Musk 的白皮书十分一致。不过究竟实现出来是什么样子,现在谁也说不好。
关于 Hyperloop 在中国的落地
与 Dirk 和 Bibop 的交谈当中,二者都提到,政策才是 Hyperloop 落地的最大阻碍。在美国,由于土地私有化,想要大范围的普及 Hyperloop 需要很长的流程。所以,HTT 现在主要把落地的市场放眼到其他政策驱动性较强的国家。在来中国之前,Dirk 正身处中东,而 Bibop 则是在印度。他们最近一段时间基本上就是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与各国政府洽谈 Hyperloop 落地的合作。
自然,他们来到中国也不会是仅仅来参加我们 MMC 的展会。GeekCar 发现,与 Dirk 同行的还有两位中国人。仔细聊下来发现,他们来自于国内的一家名为「上海相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机构,他们正是 HTT 唯一的一家中国投资者。这次 HTT 的高管来中国,更多的是通过投资人,和国内当地的政府探讨 Hyperloop 的落地。Bibop 告诉我们,与中国的讨论进行的比较顺利,应该马上就会有实质性的进展。当我问他具体会在哪里的城市落地时,他故弄玄虚的说:「现在还在保密阶段不能说,但是过几个月,你就能知道消息啦!」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