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Uber 中国被滴滴收购之后,很多人都以为网约车市场被滴滴「垄断」的格局几乎已经确定。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各地关于网约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抢戏」,让这件原本看似毫无悬念的事情又充满了变数。
关于各地网约车管理办法对市场造成的影响,我们已经在前几天的文章中有过分析。总之,如果一旦按照目前的征求意见稿来执行,那么肯定会对于滴滴已经占领的出行市场造成很大影响,甚至说「腰斩」也并不过分。例如在上海,符合新规的司机仅占了 41 万注册司机中的 1 万人左右。
玩法变了,特别是最大玩家受到了很多限制,那么原有的市场格局肯定也会随着改变。不过让我有些没想到的是,除了我们熟悉的易到、神州、首汽这些老玩家开始「蠢蠢欲动」之外,居然还来了一些「新玩家」。
庞大加码 50 亿
前几天,汽车经销商庞大集团旗下的「叮叮约车」与光大银行的光大金融租赁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光大金融租赁将向叮叮约车提供 50 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用于开拓网约车市场。这 50 亿元,将会被用于提高叫车效率、降低司机车辆成本、保障司机收入等方面。
准确的说,把庞大叫做「新玩家」并不太恰当,因为叮叮约车这个平台在今年早些时候就上线了,但是,在网约车新政的背景下加码 50 亿,这二者之间还是有点因果关系的。
目前,能够提供旅游专线、网络租车、顺风车、城市专车、通勤班车、旅游房车、出租车、汽车保养、分时租赁、汽车电商等服务。凭借庞大集团在汽车经销领域积累的线下资源,叮叮约车目前已经在北京、沈阳、西安、唐山等数百座城市设立了分公司。
另外,也是在这两天,大众出行公司也宣布成立「大众出行平台」,为用户提供网约出车服务。目前,「大众出行平台」已经接入了旗下 70%的出租车。另外,包括海博、强生、法兰红、蓝色联盟、银建等多家传统出租车公司的部分车辆也已经完成接入,车辆总数超过一万辆。 强生出租打造的出行平台「强生出行」,也计划在 11 月后上线。
显然,新政策虽然还没有彻底执行,但透露出来的风向已经给原本已经「奄奄一息」,或者说不打算进入这个领域的玩家们续了一秒。毕竟管控越严格,那么滴滴之前积累的车辆司机数量等优势就越小。而对于这些本来就拥有合法车辆、司机的平台来说,机会确实来了。
我也丝毫不怀疑,会有越来越多拥有车辆和司机等资源的这类平台进入出行领域,并且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持续爆发。
机会有多大?
对于新进入网约车的玩家,我的第一反应是他们有些过于乐观了。虽然政府想要管控的态度表示的很明确,但很多细节依然有不小的回转余地。真正实施的条款,特别是对司机户籍和车辆规格的限制,也未必会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么严格。
另外,在这两天的深圳双创周上,李克强总理对于网约车管理过严的问题,是这样回应的:「这个问题听到了,基本原则是明确的,会要求有关城市进行研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件事还有操作空间。
所以说,一旦政策落实,并且出现了让滴滴喘息的空间,那么市场肯定不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要抢占原有市场的成本并不会降低,需要重新抢夺用户,进行补贴等等,而这些,刚好是滴滴们这些老玩家所经历过,并且是最擅长的领域,结果显然不会乐观。
退一步说,当政策落实,滴滴遭受重创,市场份额开始释放。那么由于车辆、司机资源变少,一定会导致成本提升。网约车就像有关部门描述的那样,变成了少部分人高端的车型方式。
这么一来,新玩家的对手就变成了易到、神州、首汽这些。对于这几个老平台来说,已经有了一群固定的用户群体。这部分人数量相对较少,对品质感有一定要求,并且对价格也并不敏感。想要抢夺这部分用户,补贴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另外,新规对价格也存在一定约束,因此盲目补贴也并不可行。
所以到最后,如果网约车真的变成了少数人使用的高端出行方式,那么最终比拼的还是车辆和司机的资源。比如说,某个平台在当地拥有大量的车辆和司机资源,那么显然在某个地区会有很大优势。
比如在浙江,吉利旗下的曹操专车就有很大的本土优势。当然,这种优势会受到地域的局限。到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收集资源的能力。那这件事就不单单需要考虑钱,还需要考虑更多、更复杂的情况。这里面的输赢,其实就很难理性、具象的进行分析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极市 (微信号:geeket)。
汽车,房产从来都不让社会底层来参与的行业。只能是国企跟国企玩,或者国企跟国企背景的民企玩。肉要烂在自己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