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自动驾驶的新闻很多。如果你比较关注这个领域,那么你可能会发现新闻主要集中在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等等传感器,还有高精度地图和定位。
作为实现自动驾驶的另一个基础,V2X 技术坐不住了。于是,在今天的上海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里,V2X(网联汽车技术)用力刷了一发存在感。
先对 V2X 技术做个简单的介绍。
一般来说,网联汽车技术(V2X)主要包括车车(V2V)、车与基础设施(V2I)以及车与行人通信(V2P),承担了汽车和外界的信息交换功能,可以实时获取周围可见、不可见设施的状态。
要实现自动驾驶,除了通过传感器感知外界实时情况,通过高精度地图跟定位技术了解自己位置之外,还需要通过 V2X 技术感知周围状态。毕竟传感器的感知容易受到障碍物、天气等状况的影响。所以说在未来的自动驾驶车上,V2X 技术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报告显示,如果汽车大量搭载 V2X 技术,就能提前发现预警 81%的碰撞事故。中国汽车工程协会报告也有类似数据表示,V2X 可以提高整体交通 30%的效率。
和别的车「聊聊天」
回到这次的 V2X 技术展示,通用主要展示了 7 种应用场景。为了突出 V2X 技术的作用,他们在测试中没有使用车辆自带的传感器。
通用展示的 V2X 技术包括:
紧急电子刹车灯预警(EEBL):当前方车辆进行紧急制动时,车辆会对司机发出预警。预警范围可以不在司机、传感器探测范围之内,并且不受视线遮挡、恶劣天气影响。
交叉路口碰撞预警(IMA):当车辆进入碰撞概率高的交叉路口时,向司机发出碰撞危险警示。
前方碰撞预警(FCW):当车辆与同向行驶且处在当前车道上的其他车辆存在追尾风险时,对司机进行预警。特别是当车速过快使传感器无法做到及时预警、视线范围外车辆紧急制动时有明显作用。探测范围长达 300 米,不受天气和障碍物遮挡影响。
盲区预警/换道预警:车辆变道时,若探测到车后盲区内的目标车道上存在同向行驶的车辆,会向司机发出预警;当车辆按当前车道向前行驶时,也会实时探测车后盲区内的邻近车道上是否存在其他车辆。
车辆失控预警:当有邻近车辆处于紧急失控状态时,如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SCS)激活时,将对司机进行预警。
闯红灯预警 (RLVW):当车辆接近信号灯路口时,系统会调取行驶数据和周围道路设施数据(如信号相位和时序及路口位置信息),若判定车辆存在闯红灯时向司机发出预警。
工作区减速预警 (RSZW):当车辆以高于限速值的车速接近施工区域或当车辆准备向前方封闭的道路并线时,系统会向司机发出预警。
由于还是在测试阶段,所以 V2X 展示的只是对于相关场景的预警,并没有采取相关措施,车辆也是全程由工作人员驾驶。事实上,在未来搭载 V2X 技术的车辆上,当监测到类似情况时,车辆会代替人类作出判断避免危险发生。
通用的技术人员告诉我,通用已经测试了基于 V2X 应用的 17 种场景。到 2017 年底,这个数字会变成 100 种左右。事实上,随着道路元素中能够联网的设施越来越多,V2X 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实现起来还需要时间
当然,相比于传感器和地图(非高精度)已经在很多车上应用,V2X 的发展相对还比较初级。这里面其实有几个因素在制约 V2X 技术的发展。
首先要实现 V2X,需要车辆、行人、道路设施等都在相同频段下进行交流,并且这个频段必须是专用的,以免受到外界信号干扰,导致信息错误引发道路危险。
在去年 11 月,我国的有关部门就已经开始针对 V2X 通信标准制定征求意见。不过目前为止,具体的技术细节还没有确定,专用的 LTE-V 频段还有很多细节标准需要制定。
其次,当标准制定之后,还需要所有参与到道路中的车厂、基础设施都遵守这个标准来研发相关产品。所以说,V2X 的通信协议必须通过法律法规才能更好的执行。另外,当车辆在同一个网络下运行的时候,对于后台的管理、运营能力也是很大的考验。
另外,虽然 V2X 使用了专用频段,但是随着车辆联网、通信能力增强,包括抗干扰、防入侵在内的安全措施也需要同步跟进。毕竟在自动驾驶时代,任何漏洞都可能引发更巨大的道路危险。因此,制定 V2X 标准这件事,最终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明确规定,基于专用频段的通信协议才能得到保护。
所以可以这么理解,V2X 的技术发展需要技术、政策、道路基础设施、车辆联网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配合。这比单单通过传感器去感知周围,或者是高精度地图及定位获取位置和周边路况更复杂。因此,V2X 技术大范围应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之前有媒体报道,美国将在 2018 年出台强制安装 V2X 的相关规定。在美国上市销售的新车都需要具备 V2X 功能,交通基础设施也将具备同汽车通信的功能。在国内,我们也发现包括有关部门、车厂在内的各个参与方都在共同推进这件事。因此,可能过不了几年,你的车就能和别的车聊天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