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 不造车,而是造「司机」
为了这件事,谷歌今天特意在洛杉矶召开了一次小型发布会,主要内容就是展望未来,回顾过去。
在发布会上,谷歌无人驾驶项目 CEO John Krafcik 为大家讲解了谷歌的无人驾驶项目。从谷歌剥离出来之后,Krafcik 将会担任 Waymo 公司的 CEO。
独立出来的 Waymo 定义为「一家无人驾驶技术公司」,最终目标是让人们安全出行。Krafcik 强调:「 在业务层面,我们不是为了造一辆更好的汽车,而是为了造出更好的司机 」,「我们绝对是全力以赴,100%地专注于 L4 和 L5 的无人驾驶功能。」
关于无人车未来的商业化,Krafcik 说了这么几个场景:汽车共享、卡车物流、后勤、个人用车以及向车企提供授权。不过,这都是他的 imagine(想象)。
成立 Waymo,定下公司基调,绝对算是谷歌无人车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其实,Krafcik 一直主张的就是研发技术本身,是一名「不造车」主义者。这或许和他的经历有关,在加入谷歌之前他是现代北美的 CEO,对造车这件事有深刻的认识。同时,Alphabet 公司 CEO Larry Page 和 CFO Ruth Porat 也持同样观点。
也就是说,未来的谷歌无人车项目(Waymo),将会以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供应商的面貌出现。
为了证明自己的技术,谷歌曾在德州奥斯汀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路试」。当时车内没有司机,只有一名叫 Steve Mahan 的乘客,他是 Waymo 工程师的朋友。车外没有警察开路,一路上遇到了行人、红绿灯等等。
有如此令自己自信的技术,但谷歌依然面临着窘境。
离职潮之后,Waymo 成立
谷歌的无人驾驶项目开始于 2009 年,在当时看来无人车是绝对的「黑科技」,这个动作也领先于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这几个搞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的热门公司。随后几年,他们改装的 RX450h 和那辆呆萌的小车满大街跑,积累的里程相当于一名 300 岁的老司机了。
目前,谷歌的无人车实际路试里程已经达到了 200 万英里,加上在计算机中的模拟路试的话,里程达到十亿英里。在山景城、奥斯汀和凤凰城,谷歌无人车为谷歌的员工/客人提供了超过 10000 次的出行服务。
可是,这个老司机一直没赚钱…
我们看到的 RX450h 是雷克萨斯的量产车,另一款原型车则由美国 ROUSH 公司负责制造。至于和克莱斯勒合作的 Pacifica 项目,不知道谷歌赚不赚钱,但 Krafcik 说 初代版本的车很快就会上路( very near future)。
相比之下,由车企主导的自动驾驶技术却循序渐进,特斯拉、沃尔沃都是很好的例子,连奥迪的 V2I 技术都量产了。
除了商业化进展缓慢之外,谷歌面临的另一个问题的就是老员工们选择离开,纷纷开始了二次创业:
前谷歌无人车项目工程师 Anthony Levandowski 离职,带走了原谷歌地图负责人 Lior Ron 和十几名工程师。后来他们创立了 Otto 自动驾驶卡车公司,被 Uber 以 6.8 亿美元收购。
6.8 亿美元,得当多少年工程师才能赚到…
前谷歌无人车项目 CTO Chris Urmson 离职,成立了自己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但方向尚未确定。事实上,Urmson 和现 Waymo CEO Krafcik 早已有冲突。在看到 Otto 的成功后,或许他心想不如辞职创业算了,不然头发都要掉光了。
(CTO 都走了,队伍更不好带了…)
所以对于谷歌来说,接下来更重要的事就是商业化(Krafcik 的空降也正是干这个的)。另一方面,老员工们的离职,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技术的进步。
其实「商业化」对于研究无人驾驶技术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是早晚要面对的事。但矛盾在于,互联网公司动辄就玩 L4、L5 阶段的技术,对于车企来说太难量产了;而让互联网公司自己把车造出来,时间、钱、经验都是问题。
面临同样境遇的还有国内的百度,他们和谷歌的无人车项目一样,最初都属于「理想型」,也就是想做最高等级的自动驾驶。但是百度同样也会遇到把技术商业化的问题,所以在无人驾驶事业部之外,在今年又成立了一个 L3 事业部,很明显就是想在商业化、技术落地层面获得一些突破。而百度其实也选择了和传统车企合作,比如最开始的宝马和现在的几家自主品牌。在 9 月的百度无人车发布会上,到场阵容就包括了车企(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奇瑞等)、新造车团队(车和家、蔚来汽车等)和供应商(博世、大陆等)。
不过,话说回来,人家谷歌一直也没宣称要自己造车。今天的拆分,此前也早已经有种种迹象,可以说是一个必然走向。 只是,独立成公司,他们就能有所突破吗?这仍然未知。
从谷歌无人车项目分拆,我们至少能看出两件事:首先,所有技术其实都面临落地、向商品转化的问题,自动驾驶也不例外。其次,那些我们所谓的「巨头」,过的也不一定顺风顺水,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烦恼,起步早、技术有优势,不代表最后就一定能成功。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极市 (微信号:geeket)。
One response to “人走茶凉?分拆无人车项目成为独立公司,谷歌这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