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大家车言论」,作者:曾颖卓
很多人在向我咨询导购问题的时候,会提出「耐用、体验好、便宜」这三个需求。这可让我这老司机犯难了。因为这是标准的「三元悖论」问题啊。
广义三元悖论的意思大概是:很多情况下,我们想同时达到三种目的,但是这三种目的实际上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能做到 AB 就会失去 C,能获得 BC 就要放弃 A。
再举一些例子吧。你为什么还是单身狗?因为世界上的女孩子,「长得漂亮,性格好,有可能看上你」这三个条件,永远只满足两个。为什么你对工作不满意?因为「事儿少,钱多,老板好」这三个梦,我们只能做两个。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这个世界就是按照这套原则运行的,接受现实吧少年。如果你去看看市面上流通的所有汽车,你都会发现永远找不到一款车是同时满足这三条的。
有的车体验好(这里的体验好泛指所有的我们能直接感受到的东西,比如配置高、内饰用料足、底盘好、动力强、空间大什么的)而且便宜,但这些车通常小毛病犯病几率比较高,各位自行对号入座。
有的车耐用、稳定,小毛病少而且便宜,但是这些车的体验真的……外形低端、配置寒酸;动力一般、底盘松散;质感破烂,果断取关。这些车,虽然很没有高级感,但就是怎么糟践都开不坏
难道就没有体验又好、又耐用可靠的车吗?有,你去看看美国《Consumer Report》里面的最可靠车型里的那些豪华品牌,保时捷、雷克萨斯、奥迪,可这些车都特么不便宜啊……
是的,所以那些还抱着「请老师推荐一款配置高、动力好、油耗低、质量可靠的车,预算 10 万」的幻想的朋友,还是要认识一下这个世界的残酷的。
好了,我自己也感到不忿,为什么车就不能做得又可靠体验又好,还便宜呢?我们把这个问题转换一下,在固定的预算下,为什么可靠性和体验好不可兼得?
我们都知道,一款车的使用体验是要投入成本的。一条犀利的腰线,对冲压工艺有要求;一扇徐徐降下的手套箱门,阻尼转轴是要花钱买的;底盘厚实,要靠各种衬套把震动给吸收掉……至于看得见的配置那更不用说了,都是要找供应商真金白银采购的。
那么把成本花在了提升体验的层面,预算赤字了那怎么办呢?只好再压缩供应商的供货价格了。但是供应商也不是慈善机构啊,要吃饭要生存就要有利润,那么只好提供成本更低的零部件咯。
一分钱一分货,少给一分钱,那就少给一分货呗。在一个竞争充分、足够开放、技术壁垒不严重的行业,低价不可能同时品质好。大家都是做买卖,都不是傻子。
产品体验,无论配置表上有没有,至少是我们能够在使用中体验得到的。但是而可靠性这个东西,我们看不见,很多人就很难理解提高可靠性要牺牲配置。
汽车是一种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的产品,而且使用的环境、涉及的工况还是相当复杂的。汽车可靠性的敌人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材料疲劳导致变形(症状有卡口接触不良、内饰异响),材料老化导致力学性能改变(症状有橡胶件漏油漏水),防锈、防腐蚀效果衰减(症状有生锈、电路断路)等等。
而这些性能,在主机厂进行每一个零部件设计的时候,都会预留出一个冗余系数,来应对整个汽车的使用周期。至于这个冗余系数,可以让这辆车「保质」多久,每个主机厂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保质期」越长,就越要加大设计的冗余量。显而易见这是一件需要投入成本的事情:一个插扣多次插拔容易接触不良,那就要修改方案,甚至改变插扣的材质;橡胶在强日晒下容易老化变脆,这就要对橡胶工艺进行改良;玻璃升降用久了会发出异响,究竟是玻璃导轨强度不够,还是刮水条润滑不良,还是玻璃电机内部松动……
有时候仿真还出不来结果,要到样车制作出来了才出问题,这时候是小打小闹、头痛医头,还是推倒重建来解决问题,涉及的投入成本又是完全不一样了。
一辆车的可靠性,就是靠无数个零部件,不断地优化才得来的。曾经记得大众的一位高管说过,假设一辆车有 1 万个零件,每一个零件的故障率是 0.01%,那么这辆车完全不出问题的概率是 36.7%(不严谨计算)。按照这个计算方式,如果要一款车完全不出问题的概率达到 95%,那么每一个零件的故障率就要降低到 0.0005%,也就是 20 万个零件里只允许 1 个出问题。
这些优化,无论是研发、改良还是实打实的成品零部件,这花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钱啊,都要打到你要买的车的成本里面啊。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车型在中期改款的时候会进行「降本」。有时候这意味着更换一批供应商,很大可能会导致零部件的耐用度下降,车更容易出小问题。
所以,一款车的在有限成本下,可靠性和用户体验就站在了天平的两端。
落实到购车需求,如果你的需求是可靠性优先,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就要看破红尘,将所谓「低价高配」抛诸脑后,老老实实买一辆体验一般的车。如果你的需求是有限预算下配置要尽量丰富,那么就要接受这辆车可靠性不太优秀的事实。
当然,这两种购车的需求,前者注重省心,后者注重用车体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要你记住这个终极定理 : 体验好、耐用、便宜 , 永远是道三选二的选择题。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