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K & CO 领克:一次乌托邦式的未来汽车实验

· Apr 17, 2017

「世界上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吗?」这几乎是每一个新品牌发布的时候,都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对于吉利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 LYNK&CO 来说也是一样。去年 10 月在德国柏林发布之后,这个全新品牌终于迎来了在国内的正式发布,而且还有了一个中文名——领克,并不是之前大家一直传闻的「凌克」。

至于开头这个老生常谈的提问,LYNK&CO 高级副总裁魏思澜(Alain Visser)却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事实上,在他看来,市场上并不需要一个「传统」的汽车品牌,而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品牌,这个品牌做的事情,不能落入俗套。WechatIMG2

这种「与众不同」,从整场发布会的风格上就可见一斑。现场给人给人营造出了极大的神秘感,这在以往我所参加的品牌活动里并不常见。场地布置、环节设置、创意,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当然,为了这场发布会,想必 LYNK&CO 花了不少钱,但是就像某位媒体老师在朋友圈里所说,「一个新品牌要营造自己的逼格,不拼不行。」WechatIMG33 WechatIMG44 DSC07915

一辆接近量产的 SUV

在现场,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第一款车领克 01,这辆车已经非常接近最终量产版本。外观上,有人说好看,有人说丑,但整体上来说我们不能否认这个外观有非常强烈的年轻化、时尚化倾向,这对于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品牌来说是必要的。不过,整车前脸我还是需要时间来习惯。当然,没有大面积镀铬,这个特别赞。
LYNK  & CO 01准量产车-1LYNK  & CO 01准量产车-2DSC07954

至于内饰,同行的媒体老师说「比沃尔沃看起来更好」,这话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该有的科技感有,该有的温馨氛围也有。

DSC07957 DSC07966

说到科技感,我所看到的那辆展车,使用了 10.25 寸的液晶仪表(对,不是 12.3 寸),中控大屏的尺寸也在 10 寸左右,可视角度非常大。UI 上显然还是受到了沃尔沃风格的影响,看起来很有设计感,不是很俗套,不过简单试用一下之后可以发现,在菜单交互逻辑等方面并没有太创新性的设计,属于比较规矩的那一类。根据现场工作人员的说法,目前它的人机交互系统还不是最终版本。
DSC07982

LYNK&CO 从一开始就把「共享」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上,这也体现在了中控大屏上。所以系统里面的「分享」功能就成了它的最大玄机所在。DSC07979

DSC07977有理由相信,领克 01 是建立在一个较高电子化架构上的产物,作为一个以互联、共享为诉求的品牌,要实现这些功能,高度电子化是前提,至于网络、云端、账户体系这些东西,也肯定不能缺席。实质上,这也算是一台「互联网汽车」。

一次乌托邦式的未来出行实验

终身免费车内数据流量、终身免费道路救援、终身免费质保……

多样化的拥车模式:可拥有可共享、可以购买车辆的使用时长或是使用里程……

线上销售、提供 20 多种预设配置……DSC07939

这样的商业模式看起来足够大胆,和以往的任何一个品牌都不一样。听着听着,我觉得像是被 LYNK&CO 带进了未来出行的乌托邦里。

其实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商业模式轮廓时,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创立于移动互联、共享出行大背景下的品牌,为了迎合这个大趋势,不可避免的要用这些新的概念包装自己。相信很多人是抱有和我一样的想法。

但是,还是那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吗?我十分认同魏思澜的观点:要做不一样的品牌。那么,在这个趋势下,如果想做出差异化,那就必须从一开始就把这种趋势注入自己的品牌基因里,抛弃那些传统的东西。

还是像传统品牌一样造车、卖车?那样的话,其实 LYNK&CO 很难找到自己的机会所在,所以,与其循规蹈矩,不如天生就特立独行,开辟出另外一个战场。

因为 LYNK&CO 的竞争环境并不乐观:大车企虽然说转型有点慢,但是毕竟有巨大的体量,他们想转型成为「移动出行服务商」,虽然需要过程,但是未来仍然会是汽车行业的主流力量,而另一方面,国内的新造车势力们玩起商业模式来,肯定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更懂「换道超车」的重要性。DSC07928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现在 LYNK&CO 确立了自己的调性和路线,但是这些想法能不能义无反顾的执行下去?我想吉利和 LYNK&CO 的管理层都明白,只有足够离经叛道,才有机会。

或者说:既然想做移动出行服务商,可能意味着要抛弃类似「销量」、「利润」这样的 KPI,这是考验管理层魄力的事儿。

市场上可能不需要一个循规蹈矩的高端品牌,尤其还是「自主品牌」旗下的高端品牌,但是如果有一个天生就和他们不在一个维度上的「出行品牌」,那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这事就有点酷了。

说到自主品牌下的高端品牌,大伙儿都不可避免的要拿观致和长城的「WEY」来和 LYNK&CO 放在一起类比。事实上,这种对比也挺有意思的:观致和 LYNK&CO 都有「国际化」的元素,但是两者出现的时间不一样,几年之间,移动互联和共享出行的趋势愈发明显;而 LYNK&CO 和 WEY 则生在同一个时代,但是二者却选择了不一样的行为模式,WEY 显然是想在「高端」这俩字上做更多文章,而 LYNK&CO 押宝「趋势」。

DSC07953

或许晚生几年,或许从一开始就足够创新,可能观致的现状不至如此。而在移动互联的大潮下, LYNK&CO 和 WEY 选择不同的道路,到底谁才是对的,也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了。对于从业者们来说,这也是检验中国汽车市场成熟度的两个有趣模板。当我天朝的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这两种模式哪个能走得更远?

「野蛮人」李书福的再次闯入

现在看来,吉利当年收购沃尔沃,简直是一笔再合适不过的买卖,增强研发能力的同时,也让吉利具备了「上攻」的基础和空间。

对于定位高于吉利品牌但又低于沃尔沃品牌的 LYNK&CO 来说,他们的 slogan「生而全球」似乎是想明确的告诉人们,这并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品牌」。如果没有之前对于沃尔沃的收购,吉利想凭空做出这么一个品牌,几乎是不能想象的。

基于沃尔沃主导的 CMA 平台架构,欧洲设计、欧洲研发,LYNK&CO 倒确实有这个底气说自己是全球化的,一方面不至于被人揪住「血统」这个梗去吐槽,一方面也能保证车辆本身的水准。解决好了这两个基础层面的问题,先实现「造一辆好车」,才有可能去做「不一样的事」。
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兼CEO公布品牌中文名——领克

而换另一个角度来说,买了沃尔沃之后,怎么把他们的技术和研发体系最大化利用呢?新创一个高端品牌,其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是,关注 LYNKC&CO 那么久之后可能有的人会纳闷:为什么这个品牌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吉利的风格?就比如昨天的发布会,台下可是坐着吉利高层的,但是台上居然能玩的那么疯?

其实不难理解:想想当初李书福进入汽车行业,不也是一次「野蛮人的入侵」吗?只不过,现在他披着一件更新潮更酷的外衣,又一次闯入了。

对于这样一个品牌,我们当然满怀期待。一次关于移动出行的创新,到底能不能有所结果?不管怎样,我们都乐于看到这种大胆的尝试,尤其是当它出现在一个国产车企身上时。

但愿这一切不是海市蜃楼。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极市   (微信号:geeket)。

3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