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携手 Plug and Play 成立汽车人工智能加速器」。说实话在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不太相信的。因为以 Tier 1 一贯的低调风格来看,加速器这样的项目难免有些过于「活跃」。但是如果你联想到近期汽车行业与科技行业在 AI 领域的众多合作,这样的举动却又符合趋势。那么到底为何要用加速器的形式?博世对这个加速器又有着怎样的规划?抱着这个疑问,我们和博世负责这个项目的新业务发展总监 Crystal Zhang 女士聊了聊。
为何在中国做人工智能加速器?
关于为何要做加速器的问题,Crystal 从创业公司和博世两个角度和我们做了分析。下面的实录当中 G 代表 GeekCar, C 代表 Crystal。(采访内容有所删改)
C:我们加速器关注的企业是已经完成技术验证、有功能样机或产品但尚未大规模量产,完成至少一轮融资,且以中国作为首发市场的初创。我们了解,初创公司发展初期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部分,第一个挑战是符合车规车标且能大规模量产的产品。第二个挑战是如何能够获得早期的客户,在汽车行业获取早期客户异常耗时。博世的价值在于,我们和几乎每个耳熟能详的整车品牌都长期合作,非常熟悉他们的要求和喜好。我们非常熟悉车规车标的质量标准以及量产化要求。所以说在这两个方面我们都可以解决初创公司的实际难题。
G:的确,初创公司如果加入这个项目会获得很多资源和好处,那做加速器对博世有什么好处呢?
C: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全球第二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地。我们认为,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中国不会等欧美发展到一定程度再跟进,中国更大可能会是无人驾驶的领先市场之一。中国是博世全球第二大市场,在无人驾驶的战略布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人驾驶是汽车产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变革,超越了任一单一企业的边界,博世作为行业领袖需要联手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无人驾驶的发展,而初创企业是重要的新生力量。
在博世布局的业务领域,我们会根据重要性的不同和初创企业形成包括业务联盟、合资公司及并购不同层面的合作,无论最终合作模式如何,我们都会以业务合作作为第一步。对于非博世布局领域,如果该技术对无人驾驶的突破非常关键,我们也会助力初创公司在底层技术实现突破,推动行业发展。反过来,行业真正发展起来,博世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投资才能得到商业回报。
博世主要关注什么样的创业公司?
G:目前自动驾驶环节中,博世最关注哪个领域?
C:无人驾驶尚处于早期阶段,只有底层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才能商业化大规模量产。因此当下博世关注的重中之重是底层技术。以视觉感知为例,激光雷达可以说是必备硬件,有前景的颠覆式新技术需要解决激光雷达成本高、功耗高、尺寸大等问题。我们说的底层技术必须是破坏式、颠覆式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技术瓶颈的,而不是微创新。
G:我们认为激光雷达量产、算法研发和数据积累是当前行业公认的自动驾驶发展的瓶颈,您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C:完全同意。除此之外芯片运算力的突破也非常关键。
博世参与的这个加速器会有什么不同?
G:汽车领域的创业在国内已经兴起了很长一段时间,且相关的加速器也有很多。那么博世此次参与的这个加速器会有什么不同?
C:如之前所说,首先是关注点上,这里我最好给你画一下(见下图):
我们基本上将自动驾驶分解成了四个部分,第一个是 Surrounding Sensing,指的是车和车以及车和环境之间的交互,地图、传感器等都算在这一类。第二部分是车辆本身相关的技术,这部分是传统车厂和 Tier 1 最擅长的,包括车辆运行系统、安全系统和功能验证等等。第三个是系统架构,因为有了车与车、车与环境之间的交互,系统架构会发生改变。最后一个会发生很大改变的部分就是人机交互。一方面,不同国家的人,交互习惯本就有所不同。
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一旦自动驾驶发展到了 L4 的时候,人机交互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 80%-90% 以上的时间是车在开,而人的注意力不在道路前方,手也不会一直放在方向盘上时,人机交互如何在 10% 需要人介入的情况,以最有效的方式让人接手,是其发展的重点。
从加速器的角度以及博世在中国的布局来看,我们将重点关注环境感知(Surrounding Sensing)和人机交互(HMI)这两个部分。我们认为在中国这两个领域是最有可能出现世界级玩家的。所以我们加速器关注的初创企业,也是围绕在这两个方向上。这是关注点的差异。
第二个比较大的差异在于我们的培训项目。我们提供定制化的培训,从车规车标、供应链到产业格局,帮助初创熟悉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我们为 15 家初创的每一家邀请了 6 位技术市场的行业专家,针对具体的产品和技术进行有洞见的讨论,确定全球对标的竞争对手及产品定位,利用博世的行业理解选择最合适的早期用户并规划产品业务的路线图,借助博世的全球经验帮助初创突破局限于国内市场的天花板,助力一部分优秀的初创成长为世界级玩家。
我们这样做内部的原因是博世中国本土研发的技术是服务全球市场的,而外部原因则是越来越多初创团队,其人才背景本身就是世界级的。
关于理念上的冲突
G:在我们看来,汽车行业内的企业与科技公司的风格是不同的。比如 NVIDIA 和博世,对于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落地时间看法就有所不同。在这一点上,有些初创公司可能更激进,双方在看待很多事的观点都会不同,甚至有冲突,您认为这种冲突会影响加速器中的合作吗?
C:当然会有一些摩擦,但这种冲突有好处。博世不会像初创公司那么激进,必须守住行业的质量和安全。但是,我们也在吸收初创公司的文化,在和初创公司及小规模企业合作。作为产业的领袖,博世需要学会如何和产业的众多玩家合作共生,需要释放足够空间让产业内的其它玩家也能发展,从而使产业健康发展。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健康的冲突。我们只有积极思变,向初创企业取长补短,才能在这轮深刻的技术变革中保持竞争优势。
从以上的交流中,我明显的感觉到:汽车行业的巨头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中国技术的创新,并已经开始采取了措施。博世和 PNP 合作的这个加速器将于 4 月 20 日 – 5 月 15 日,在经过评估后,将会选择 15 家企业,于 6 月 20 日正式入孵。博世希望入驻的 企业当中至少能有三分之一在博世的帮助下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在 AI 与自动驾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汽车巨头开始有了危机感,他们发现在底层技术的突破式创新上,初创及科技公司往往会更有优势。所以巨头们自然希望在这些潜力股发展壮大之前,就提早将其招募到自己的体系当中。
而从初创和科技公司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意识到:想将自己的技术在汽车产品上最终落地,是不可能绕过传统的汽车供应体系的。而靠科技公司自己的路子硬吃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在这个情况下,双方能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就变成了那三件事儿:收购、合资、战略联盟。博世加速器的目的除了是为了挖掘有潜力的创业团队之外,也是在为未来的这三件事做准备。
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这次我见证这个趋势的地点不是在硅谷或拉斯维加斯,也不是在柏林,而是在上海。我们一直盼望的中国汽车科技时代,真的要来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