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杀死」汽车制造业?Space X 首席技术官解读 Elon Musk 野心

· May 17, 2017

(本文转载自 36 氪,作者:GentlemanZ)

一直以来,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在介绍特斯拉理念的时候,像极了已逝的前苹果公司 CEO Steve Jobs:「特斯拉会把打造优秀的产品作为公司的最高优先级。」但最近,他开始变得喜欢谈效率,如今他担任 CEO 的私人太空探索公司 Space X 的 CTO Tom Mueller 曝出,Musk 决定祭出他著名的「第一原则」思维来改造特斯拉的汽车制造,从而彻底「杀死」这个行业里的其他竞争对手。

动辄「杀死」对手,听起来非常故弄玄虚。我们不神化 Musk,抽丝剥茧,来看看 Tom Mueller 到底说了些什么。本月早些时候,Mueller 与纽约大学天文学协会的一些天文学家进行了 Skype 通话,在通话过程中,他比较了特斯拉和 Space X 在制造工作方面的相似之处,重点提到了 Musk 的「第一原则」思维在两家公司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应用。以下是 Mueller 回忆的他与 Musk 就火箭发动机成本的某次对话:

(为便于理解,先科普一下何为「第一原则」思维,所谓「第一原则」思维,即从基本的公理和不证自明的假设出发来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坚决杜绝从其他现有的推论出发来思考,后者会让人倾向于比较,而「第一原则」思维,则是从事物的本质和基本物理规律出发,一步一步往前推。

举例来讲,在特斯拉创立之初,曾有动力电池专家指出特斯拉根本不可持续,理由是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Musk 就此提出了几个问题:「动力电池的原材料是什么?这些材料在相应市场的价格是多少?制造成本是多少?如果规模化量产的话,理想的动力电池成本是多少?」根据他的推算,最终动力电池成本可以降至 80 美元/kWh。

Tips:2010 年动力电池的成本高达 1000 美元/kWh,截至目前特斯拉的电池成本已经降到 125 美元/kWh 以下。)

以下才是真·Mueller 与 Musk 就火箭发动机成本的某次对话:

Elon:你觉得制造一辆 Model S 的成本是多少?

Tom:我不知道,五万美元?

Elon:不,约 3 万美元是生产这辆车的边际成本。你觉得它有多重?

Tom:约 5000 磅。

Elon:对,约 5000 磅,梅林发动机(Space X 的当家花旦猎鹰 9 火箭发动机)重量多少?

Tom:约 1000 磅。

Elon:那为什么要花费一百万美元来制造梅林发动机呢?它不是由全铝制造、也不必冲压(Model S 是全铝冲压车身,这项工艺使得该车型成本高昂)。那为什么要花掉制造 Model S 20 倍的成本呢?

这算是 Musk「第一原则」思维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应用到制造业的话,应该这样表述:用于汽车制造的原材料本身是影响制造成本的主要因素,对于所有整机厂而言,整个制造过程中的一切都是公平竞争的,特斯拉完全可以从提高效率的角度重新发明整个过程。

「这就是 Elon 经常挑战的例子之一,他总是说我们应该挑战物理学的极限。」 Mueller 补充道。

接下来,他终于提到了 Musk 在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野心:

「我再给一个特斯拉汽车制造工厂的例子。众所周知,汽车行业的典型生产速度,例如在丰田或雪佛兰的工厂,一辆汽车从无到有走完整条流水线,生产速度以英寸/秒的单位计量,这远远低于人类步行的速度。Elon 的想法是,流水线上的自动化机器人应该尽可能快的移动,所谓挑战物理学的极限——它们的生产速度应该快到你根本反应不过来,这就是为什么他总说未来的工厂里工人数量会大大减少,为什么不能有人在那里?工人们移动太慢,机器会伤害工人。这就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物理学极限的限制下,汽车生产的速度能有多快?」

Mueller 表示,Musk 最近在研究可口可乐高速制造易拉罐的视频,以此挖掘如何速度更快的制造汽车。Musk 告诉 Mueller,他想让汽车制造也达到这样的速度——快到让人眼花缭乱。为什么说 Musk 真的可能变革汽车制造业?Mueller 认为,只有 Musk 尝试用「第一原则」思维改造汽车制造业,没有人会这么做,这就是业内其他整机厂可能被「杀死」的原因。理论上来说,相同占地面积的工厂,改造后产能可以提高 10 倍。汽车制造业的竞争从原材料制造成本转变为高效率工厂的建设成本之争,这就是 Musk 考虑问题的方式。从「第一原则」思维来看,汽车成本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同等占地面积的工厂里,太多低效率的元素,例如工人、自动化程度低的产线,使得产能的峰值很有限。

特斯拉工厂正在做的,就是在相同占地面积的情况下,通过高度自动化生产线的改造,使产能达到之前的 10 倍。

如果光是自动化机器人的应用,也没什么可怕的。福特、奔驰、宝马近年来都在纷纷上线自动化机器人,特斯拉收购而来的德国自动化机器人工厂此前的客户就包括奔驰和宝马。

这里插一句,Musk 的传记《硅谷钢铁侠:Elon Musk 的冒险人生》中记载,作为 Space X 的 3 位创始员工之一兼 CTO,Tom Mueller 已经与 Musk 共事十几年。可以这样理解,Mueller 算是深谙 Musk「第一原则」思维。

屏幕快照 2017-05-17 下午1.49.45

继续聊回特斯拉,Musk 似乎是利用自动化改造的工厂来生产 Model 3,而特斯拉紧凑型 SUV Model Y 的生产将重建一个革命性的高效率工厂。

其实 Musk 本人从来没有掩饰过他的设想,在 2017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Musk 告诉分析师,Model 3 的生产线效率与行业最佳的生产线相当,而 Model Y 的生产线效率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更彻底的提高效率,特斯拉放弃了此前规划的在 Model 3 的平台上打造 Model Y 的做法,选择研发了全新的平台。一个例子可以佐证 Model Y 生产线的革新程度:Musk 曾提到,简化制造过程的一个方向是减少车身布线的长度——Model S 的全车身线束总长大约 3 公里长,而 Model 3 的线束总长仅为 1.5 公里。「特斯拉的目标是 Model Y 的布线总长度降至 100 米。」Musk 表示。

过去几年来,特斯拉一直致力于通过不断引入更多的机器人来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Musk 表示,特斯拉 Model S & X 的生产速度为 5cm/秒,他预期 Model 3 的生产速度要比前两者「提高 20 倍」「至少达到 1m/秒」。

关于 Model Y 简化生产过程的另一个努力是,该车型将摆脱目前 12V 电池供电架构,也就意味着目前使用铅酸电池为车载电子系统的复杂供电方式将被摒弃,可以更高效的完成生产。

更早些时候,Musk 在 Twitter 上将特斯拉工厂未来的生产线形容为「Alien Dreadnought(外星人战舰)」,量产初期的 Model 3 生产线只能算 Alien Dreadnought 的 0.5 版本,而 Model Y 的生产线则是 Alien Dreadnought 3.0 版本:

「3.0 版本落地后,和你之前看到的其他任何生产线都不一样。我们不必在生产线周围安排工作人员,否则(这些工作人员)会降低生产速度。也就是说生产过程本身就不会有人参与。工作人员只负责维护、升级机器和应对异常情况。」

各位汽车制造业的朋友、特斯拉拥趸们,都来聊聊你们的看法,Musk 能在汽车制造业掀起革命性改变吗?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4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