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5 月,我们第一次走进车和家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研发中心。彼时,几个工程师和创始人李想在办公室外面的空地上围着 SEV 的骡车研究,而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有 1:1 的油泥模型和设计手稿。
时隔一年半,再次来到这个特别不起眼的地方,当时略显空荡的办公室如今坐满了人,采访李想的时候他旁边多了公关和市场负责人,而他本人也胖了不少。
而在产品和商业策略层面,车和家的变化更多。
SEV:「需求驱动型产品」
众所周知,按照车和家的规划,他们先期将分别有 SEV 和 SUV 两款产品,主攻两个不同的市场。其中,作为「新物种」的 SEV,又是被大家所特别关注的。前一阵,车和家发布了 SEV 在江苏常州工厂试生产下线的新闻,而如果你每天都出没于北京望京地带,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带着伪装的 SEV 在跑路试,甚至被媒体抓个正着。
图片来源:老司机 App
而在北京东五环外的长楹天街,车和家的首家线下体验店也在前一阵被我们发现。这些动作都预示着,这辆 SEV 离最终发布并上市,其实已经越来越近。
SEV 的最终量产版在外观方面基本忠于我们去年看到的油泥模型,仍然是前后双座设计,动力方面,车和家还在测试不同版本的电池,以满足 80 公里的续航。
车和家对于 SEV 的定位是满足 30 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出行需求,而最佳的单程通勤距离为 15 公里左右。以北上广为例,在这个距离上,骑车显然不行,地铁可能很挤(尤其是上下班),打车成本不低,电动两轮车不能遮风挡雨,共享汽车又没办法保证随用随有,这些痛点其实都是车和家 SEV 的机会所在。
看到这儿可能会有同学深有感触——说多了都是泪~
图片来源:明势资本创始人、车和家投资人黄明明在 GeekCar 极客出行大会上所做的分享 PPT
而根据车和家自己所做的走访和调研,他们发现,对于 SEV 抱有较高接受度的,其实是已经拥有私家车的人群,这和他们最初的设想多多少少有点出入。调研之前他们认为,SEV 更广大的市场应该是公共交通和两轮交通工具的「消费升级」市场。
其实,车和家 SEV 里面的全液晶仪表、「30 万级别内饰」等特性,都更容易让汽车用户感到熟悉,甚至期待(毕竟市面上的大部分车都不带全液晶仪表),而他们原本定义的那些目标人群,或许反而会对这些配置感到困惑。
按照李想的说法,其实他们的 SEV,就是把当年传统整车厂所做的那些形态、理念类似的概念车,实现真正的落地。对于那些整车厂来说,这样的产品属于「副业」或者「玩票」,因此不可能投入很大的资源去把这种产品量产、做精。但是,在车和家的投资人黄明明看来,这种所谓的「次级交通工具」,在中国市场却有非常大的潜力。
纯电 150 公里,最大 800 公里续航的增程式混动 SUV
相比 SEV 项目的稳步推进,我们这次从李想口中得到了关于那辆大型 SUV 车型的更多信息。这个此前略显神秘的产品,也开始一点点展示出清晰的轮廓。
先来罗列一些车子的信息点:
1. 搭载全球首个长续航里程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
2. 综合续航里程 800km(150km 纯电+650km 增程),能源获取容易,不依赖充电桩
3.35kWh 锂电池组+前后双电机全时四轮驱动
4. 具备三种动力输出模式
5. 车长约 5 米, 6 座/7 座中大型 SUV,对标奥迪 Q7、奔驰 GLE 等产品。
6. 标配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从车身尺寸、座椅布局等方面来说,车和家的 SUV 和蔚来 ES8 相似,但是内部却是完全不同的产品思路。
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当绝大部分新造车团队都想做纯电动 SUV 的时候,车和家选择了增程的路线。
两台电动机以及一台汽油机组成增程混动系统,同时电池组容量达到了 35kWh,所以,它不仅可以通过纯电行驶约 150 公里,还可以通过汽油机增程的方式,实现最大 800 公里的续航里程。
采用增程式混动技术的别克 Velite 5 动力系统结构
李想告诉我们,这辆 SUV 之所以选择增程混动动力系统,主要出于以下几个理由:
1. 它针对的是现有燃油车用户的「消费升级」市场,也就是换车需求,所以必须在续航里程和使用体验方面不输于燃油车。
2. 出于电池能量密度和成本的考虑,在车和家看来现阶段还没办法用纯电动的形式来满足以上的用户体验,如果为了满足足够好的续航里程需求,车重和成本都不可控,所以选择增程混动的形式。
3. 车和家更加关注的是用户用车的「效率」问题,也就是「做一辆实用的车,而不是玩具车」。
至于动力系统的技术细节,目前车和家并没有透露更多。
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方面,李想透露,他们的 SUV 会使用 Mobileye 的方案,因此还是以视觉解决方案为主。在技术层面,车和家主要做自动驾驶相关控制系统的研发,而不碰感知系统和执行机构。
而外观如何、价格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它的正式上市,应该会在 2019 年左右。
车和家对于自己的终极定位是「出行企业」。他们把整个出行市场分为家庭自用车、快车专车、分时租赁这三大部分,在他们的未来产品规划里,会分别针对这三个细分市场规划产品。而我们现在所知的 SEV 和 SUV,只是先用来满足其中之二的产品。
当然,对于 SEV 来说,个人消费市场同样重要。
效率、需求:两个关键点
从李想口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两个词,分别是「需求」和「效率」。
如果说电池的发展状况是李想对于产品形态进行思考的原点,那么在整个产品和公司的定义过程中,「需求」和「效率」就是他们时刻关注的问题。
从李想对 SUV 和 SEV 特性、功能的描述上,你可以发现他们从用户需求出发的理念。而从打造一家未来出行公司的角度来说,「效率」(频次)又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
而达到更高效率的关键,其实还是要回归到「需求」上来:如何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市场去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
在李想看来,如果只看车和家现阶段的产品,SEV 相当于 iPhone,而 SUV 就相当于 Mac 电脑,iPhone+Mac,对于大多数苹果党来说,就足够满足日常的移动互联、办公娱乐等需求。而当初作出多种多样款式手机的诺基亚,早已经失去了和苹果竞争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产品线规划上,车和家极为精简。
因为李想和李斌互相投资了对方的公司,所以车和家经常被拿来和蔚来汽车相提并论。但是通过这次和李想的交流,我们忽然发现,这两家在最初都想做「用户企业」的新造车团队,在用户运营等方面,开始产生理念差异。
蔚来汽车相对高调,尤其是最近一两个月,如果你关注蔚来的 App,会发现他们已经开始定期进行针对潜在用户和粉丝的线下活动,但是车和家却一直低调。
这当然和双方的产品进度以及营销节奏有关,但是在理念上,李想认为,车和家希望让更多的让用户和产品产生关系,而不是让用户和公司产生关系。
因此,在用户服务流程以及产品消费流程中,车和家注重的仍然是「效率优先」,在服务风格上可能会更趋向于简单直接,有事儿说事儿。
当然除此之外,车和家在管理层面还有一些有意思的特点,比如身为创始人和 CEO 的李想,其实很多精力都放在了 HR 方面,而这也被他认为是车和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之所以有这种认识,还是因为汽车行业的技术在不断提升和改进,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车和家也会给予设计师和工程师以充分的授权,所以可以让效率大幅提升,例如,此前汽车厂商在研发阶段改一处设计可能需要的 30 天,而经过这种变化,在车和家或许就可以缩短为一天。
从 SEV 到 SUV 再到将来的「出行企业」,李想的商业逻辑足够清晰,但是在现阶段,他们仍然需要把产品做出来,然后推向市场,并且面对多种多样的不同交通工具以及传统车厂、新造车企业的相关竞品竞争。
所以,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而在我们看来,车和家做得足够好的地方,其实还是在于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握。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