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这么一个场景:在未来的某天,当你开车时收到一条来自家人的微信「下班带点大米回家」。当你通过语音回复好的时候,系统已经根据你的历史喜好在电商平台下单。你要做的只是确认,就能在车里完成整个购物流程。
虽然目前来看,在车里实现这样的功能还有些困难。不过,已经有人确实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了。刚才那个场景,就是博泰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应宜伦在智电汽车投资者大会上描述的。
作为一家车联网供应商,博泰一直以来想做的就是把汽车和互联网连接起来。所以说,关于车联网到底能做什么这个话题,博泰是很有话语权的。
事实上,在车内更安全且方便的提供类似吃喝玩乐、导航、通信、日程规划等功能已经几乎是所有玩家的共识了。除了技术路径有区别之外,最终目的都是雷同的。所以,如果只在这些层面谈论车联网的应用场景,显然有些过分浅薄了。
在应宜伦看来,车联网的本质是数据的产品化。这里的数据包括用户的个人数据、车辆底层数据、云端服务数据等等。只有把这些数据利用起来,才能彻底开发出车联网的能力。
举例来说,当你上下班的时候,如果数据知道平时上下班的三条路线,沿线的摄像头实时传递交通状况的话,以后就不用导航了,只需要避开拥堵就可以。如果把交通部所有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事故发生的原因,那么驾驶员就能有效避免事故,会大量降低事故率。
除此之外,应宜伦还透露了博泰在很多层面的规划。例如和苏宁在汽车金融、分时租赁领域的合作;和手机企业在底层 ROM 级别的合作,可以实现通过手机控制车辆;和百度的合作包括了云端处理、智能驾驶、地图等等层面,并且是在最深入的源代码层面展开。
笼统来看,博泰对于车联网能力的定义已经是非常广泛的了。随着车辆智能化程度、AI 技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车联网的能力还会有更大的扩展。
而对于博泰来说,想要覆盖车联网的方方面面,也是有自己的底气来源。应宜伦认为,主机厂虽然有很强的整合 Tire1 的能力,但是与生俱来缺乏软件能力、云端能力,甚至缺乏车辆底层通往智能化的能力,特别是在大的生态方面缺乏深度对接能力。不仅仅是互联网,还包括充电、支付等移动出行的各项服务。
互联网公司有非常优秀的技术,但是缺乏汽车渠道的能力、硬件技术,不知道在汽车上怎么使用场景,也缺乏集成的能力,也缺乏更大规模的用户数据。所以对双方来讲,他们都希望能找到处于中间、有整合能力并且能提供整合的公司。
当然,在业务逻辑上跑通之后,接下来面对的肯定就是落地问题。
车联网是个很大的概念,落地到产品层面,应宜伦把博泰的产品路线总结为云端服务+本地 OS 的结合。在交互层面,车载系统是用户通过汽车,去产生需求、获取服务的直接交互介质,会涉及到的问题也非常复杂。
说复杂,并不是说其中的技术难度会大范围的超出现有技术水平,在我看来更大的困难在于以一个供应商的身份,同时要对接主机厂、供应商、互联网公司、CPSP、政府部门等等。这里面的技术难度不小,但同时也需要面对和每个合作伙伴在商务、合作主导权、团队协作 等等层面的磨合问题。
应宜伦自己也承认:「与任何一家公司的对接大概需要一年去了解,如果你不了解 200 个以上的核心的总裁、总监,那就不要对接了。因为无论是对接传统的汽车公司还是任何一家实业公司,基本上都是 5 万名员工起的公司。对接之后,再需要一年的时间把它落地,落地一个产品,同时需要一年的时间把它裂变、杠杆化。」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