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些车上动辄几万美金的激光雷达,并且一辆车就装好几个,不禁感叹:激光雷达公司或成最大赢家。这些卖激光雷达的公司,如同淘金时代那些卖牛仔裤的商人。
在 2016 年的 CES 上,固态激光雷达概念火了一把,此后「几十美金、几百美金」的口号不绝于耳。那么 2 年过去了,固态激光雷达发展的怎么样了?在这次 CES 上一看便知。
先从产品说起,激光雷达公司中不得不关注的就是 Velodyne。自动驾驶火了之后,这家老牌激光雷达公司非常敏锐的嗅探到了商机,迅速进入自动驾驶领域。
Velodyne 这次带来两个新产品,分别是固态激光雷达 Velarry 和 128 线激光雷达 VLS-128。VLS-128 的探测距离可达 300 米,扫描精度为 3 厘米,性能是 64 线激光雷达产品的 10 倍但体积是其 1/3。
下图为 128 线激光雷达的实时扫描结果:
至于 Velarry,依然处于研发阶段,6 月将会有 demo 出来,下半年可以量产:
下图为 Velarry 的实时扫描结果:
除了产品之外,Velodyne 值得关注的就是 Megafactory 工厂,这座工厂已经有能力量产 VLS-128。Megafactory 位于圣何塞,使用了 Velodyne 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激光雷达生产的自动化率。「自动化生产」对于激光雷达来说,至关重要。Velodyne 的 CEO David Hall 曾透露,Megafactory 可以年产 100 万台激光雷达。
另一家就是去年频上头条的 Quanergy,这家公司在去年和 Fisker 达成合作,所以这次在 Quanergy 展台摆了一辆 Fisker EMotion 概念车:
在 EMotion 这辆车上,一共安装了 5 个 Quanergy S3 固态激光雷达,几乎和车融为一体。EMotion 的续航约为 400 公里,将会在 2020 年量产,有 Level 4 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
在 EMotion 的车头位置,有一个屏幕实时显示 S3 的扫描结果,不过结果呈现很「卡通」:
另一个技术展示,就是使用激光雷达实时计算进入 Quanergy 展台的人数。
关于制造,Quanergy 的 CEO Louay Eldada 告诉 GeekCar,他们新建的生产工厂有高度的自动化生产能力,并且还给我发了一张生产车间的图片。据 Louay 透露,这座工厂的年产能为 100 万台。(和 Velodyne 一致…)
另外,Louay 还给我展示了一段产线运作的视频:一台机械臂在 3-5 秒内就能完成一个激光雷达的其中一个加工步骤,全自动化运转。不过遗憾的是,他说这个视频还不能公开…
下图为 S3 固态激光雷达:
另一家很火的激光雷达公司就是速腾聚创,主打的产品也是固态激光雷达。下面这辆图森的自动驾驶汽车,搭载了速腾聚创的产品 RS-LiDAR-M1 Pre:
M1 Pre 的最大探测距离为 200 米,探测视角为 63°H/20°V,防护安全级别为 IP67。名字中的「Pre」意味着 M1 Pre 只是个过渡性的产品,它的继任者是 RS-LiDAR-M1。M1 的探测距离不变,但 FOV 扩大到了 120°x25°。
速腾聚创的官网上用了这样一句话形容 M1:「RS-LiDAR-M1,我们在自动驾驶量产车上等你!」(野心很大…)
CES 上同样来自国内并主打固态激光雷达的,还有光珀智能(Genius Pro)。
光珀智能这次主要展示的是基于 GP003 平台打造的 ULTRA-UBA2,探测距离大概为 50-60 米,探测视角为 70°H/40°V。GP003 平台的最远探测距离为 150 米(探测视角为 24°H/6°V),ULTRA-UBA2 由于增大了探测视角,所以探测距离受到影响。
不过基于此平台,未来可以研发出不同探测距离、探测视角的激光雷达,安装在自动驾驶汽车的不同位置。(比如车前方适合距离远、视角小的;两侧适合距离近、视角大的…)
在 CES 现场,光珀智能也很自信的放出了 ULTRA-UBA2 的实时扫描结果,当时 ULTRA-UBA2 被摆放在展台壁板顶部:
固态激光雷达成为「共识」
这次参加 CES 展会的激光雷达公司至少有 16 家,几乎每家公司的新品都是固态激光雷达。
为了能够推出面向汽车的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大家走的技术路线也不太一样。基于 OPA、MEMS 和 3D Flash 方案的产品都出现在了这次 CES 展会上,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难点。
看完这次 CES 上的固态激光雷达,让我联想起了汽车界的概念车。和设计概念车一个道理,固态激光雷达 demo 可以忽略一切量产所必须考虑的因素,比如功耗、成本和稳定性,而这三点也是这些公司正在解决的问题。 同样,基于 demo 很难判断公司的真实实力,要知道造一个 demo 和进入车企前装是天壤之别。
(假如你去展台问功耗问题,应该没有人愿意回答你…)
同时,大家也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先用机械式激光雷达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积累数据,而真正量产上车还要靠固态激光雷达。主要原因是固态激光雷达没有机械式的旋转部件,所以更容易达到车规级,并且生产过程更像是一个电子产品,省去很多人工参与的步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从大家的进展来看,今年会有不少固态激光雷达早期样品交付给客户,而大规模上车还要等上几年的时间。所以无论是老牌激光雷达公司,还是创业公司,面临的同样的机遇和挑战。
有意思的一点是:Tier 1 供应商在前两年开始密集投资激光雷达公司,甚至出现友商投资同一家公司的情况,而这些公司研发的基本都是固态激光雷达。举几个例子:德尔福投资了 Quanergy、Innoviz、LeddarTech;麦格纳也投资了 Innoviz、LeddarTech;博世投资了 TetraVue;采埃孚投资了 Ibeo…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看完了今年 CES 上的固态激光雷达,不妨预测一下明年的发展:现场演示产品实时扫描结果的多了,要知道今年在现场拿出实时演示效果的还算进展不错的。另外, 固态激光雷达开始出现在测试车上,但成本、功耗还未达到量产车使用的要求,离车规级还有段距离。
想想当年用于自适应巡航的雷达,20 年前的价格是上千元,如今下放到十几万元的国产车上。对于固态激光雷达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就看谁能在这次比赛中先跑到终点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极市(微信号:geeket)。
One response to “CES 2018 | 固态激光雷达成为 CES「主流」,但还未出现真正的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