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佛吉亚中国区 CTO:关于智能化转型的一些思考

· Sep 29, 2018

在去年的法兰克福车展,GeekCar 参观了法国零部件供应商佛吉亚的展台。以汽车内饰为主要产品的他们展示了包括可变型大屏在内的一系列前瞻技术,具体可参照当时的报道:《中控和大屏能变形?这家供应商想告诉你什么叫「智能座舱」》

一年之后,在中国重庆举行的汽车零部件展上,我们再次来到了佛吉亚的展台,发现他们已经开始将之前的前瞻技术模块化了。比如我们之前看到的变型大屏,已经从一个独立的概念展架移植进了一辆实体车内。但是遗憾的是出于保密原因,他们的展台依然不允许拍照,官方也表示不方便透露这款车内的座舱图……新闻配图:佛吉亚亮相2018重庆国际汽车零部件展

除了变形大屏之外,这次展出的还有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技术。

1. 派诺特汽车信息娱乐解决方案: 派诺特(Parrot Automotive) 是一家专注于汽车多媒体设计的法国公司,在 2016 年被佛吉亚收购。这套解决方案就是整合了派诺特汽车电子技术和软件开发的专业技术与佛吉亚的智能表面。使用者可通过多媒体屏幕操控各类软件应用。

Parrot 信息娱乐 2

Parrot 信息娱乐1

2. 动力电池系统: 这是隶属于佛吉亚绿动智行事业部下的新业务——为各种类型的电气化动力总成系统开发一系列电池组解决方案。复合材料可以为电芯提供一种理想的容器,并逐渐集成一系列功能。复合材料的使用也有助于设计灵活性的显著提升。例如,将电池组作为自车身的结构元件进行集成,这样既能增加碰撞能量的吸收,同时有助于进一步的功能集成。这可以看作佛吉亚将自己在座舱复合材料领域的积累应用在新能源行业,为车厂或者电池供应商提供整合的电池包包裹材料。

WeChat Image_20180928162354

可以看出,相较于去年,佛吉亚展示的技术更加贴近于落地,并且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力也更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那么在佛吉亚看来,这些技术的进展以及未来的前景到底如何?为此我们采访了佛吉亚中国区的 CTO 王琼以及绿动智行系统亚太区产品专家经理邵波。为便于理解,以下专访内容有所删改。

关于企业转型和用户体验

提问: 关于零部件供应商的转型,很多企业都在采取包括收购、并购、重组、拆分等措施,在这方面佛吉亚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未来有怎样的计划?

回答(王琼): 佛吉亚去年起提出了全面转型的战略,朝着创新型科技公司的方向发展。我们希望转型成功,成为技术领导、行业领先的科技公司。为了聚焦我们的重点业务,整个外饰业务我们就转出去了。同时我们在不断通过收购等形式吸纳座舱新技术,例如收购法国 Parrot(派诺特汽车)和国内的江西好帮手,现在佛吉亚重点打造「未来座舱」——座椅、内饰和电子技术这三块整合。

同时,我们的创新研发也在从原来的 B-to-B 模式逐步转向 B-C-B 的模式。现在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不能像以前一样只针对 B2B 客户,还要考虑用户体验。这对于整个座舱的要求和技术含量都不一样了。以前基本上我们会自己来做,现在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收购其他公司一起来做。集团在投资初创公司的同时,还和采埃孚、马勒这样的大企业加强合作。

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整个市场环境的多变——现在汽车行业正在转型,就像手机从诺基亚往苹果转型一样。佛吉亚有很多传统的技术优势,但首先要电气化,之后智能化,再之后要考虑用户体验,而不是原来单纯的只要满足质量、成本和交付。我们的工程师也开始给客户介绍一些和用户体验相关的内容,因为客户的观念和需求也在改变,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主机厂的需求在变化,我们也要做出改变和转型。

提问: 您谈到客户需求,最终的产品、客户是 to C 端,从产品和研发的步骤来讲,是主机厂先提出相关要求吗?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在推向主机厂,那么 C 端的调研谁来做?

回答(王琼): 以前我们不太参与 C 端的调研,但现在零部件公司慢慢也要开始介入,主机厂有这方面的需求,零部件供应商也要有 C 端的领悟能力。C 端的话,你的产品原来都是硬件为主,是没有生命的,是跟消费者没有任何交互的。但现在从主机厂角度来说,他们希望零部件厂商也有这方面的能力。相同的产品,如果你能提供给 C 端用户更好的体验,那么你就会有优势。要解决 C 端的需求,不能只是做硬件,或者只是应对法规和标准,还必须要有软的一方面。慢慢软硬结合了,出来的产品就是有生命的。佛吉亚也在往科技公司转型,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以前我只要保证产品设计好、质量好,但现在价值链不一样了,更需要软硬结合。

提问: 这个问题我们延伸下去,很多主机厂商对 C 端的接触可以借助产品,他们可以直接通过产品跟 C 端消费者进行接触,得到反馈。创业公司也有很多硬件产品可以跟 C 端进行流量的反馈。像佛吉亚这样的零部件供应商,其实跟 C 端有很大距离。现在佛吉亚想要进行 to-C 端的转型和反馈,是通过什么方式去接触到 C 端?

回答(王琼): 的确是这样。像排放系统,消费者虽然经常使用,但却不是能天天摸到的。不过另一方面,我们的座椅、仪表板和门板,这些则是消费者天天摸得着的。看上去我们跟消费者没有关系,但实际上我们的产品与消费者一直在接触。

通过这些接触,我们可以更好地打造未来座舱,其中会包括有传感器、摄像头、语音系统,他们的作用是对于整个座舱内部环境的感知。我们的座舱产品无时无刻不在跟用户紧密相连,但是以前的传统方案是没有生命的,现在通过我刚才说的传感器、摄像头和语音等等,已经能够感知到消费者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我可以知道乘客的心跳、身体状况等等。通过各种 APP 的连接,整个座舱里包括座椅、门板、所有的氛围和音乐,都可以跟消费者互动。通过这样的互动,我们可以变成最了解消费者的零部件供应商,以前没有打通,现在一旦打通就完全不一样了。

新闻配图:佛吉亚携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亮相CAPE 2018

提问: 从 C 端收集到的第一手数据未来会成为非常好的资源,这会不会衍生出你们之后对于 B 端主机厂的增值服务?

回答(王琼): 以前零部件供应商,评判的标准是硬件的质量。但以后这个行业的竞争,还有一个评判标准,就是给到终端消费者的服务,三家都是国际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看谁的附加值更多,主机厂考虑的范围也不一样了。以前我们是卖硬件,卖完硬件之后,消费者买了车后还要买服务。打个比方,以前硬件是 5 块钱,以后除了卖 5 块钱的硬件,软件卖了 15 块,反而软件更重要了,对大家(零部件供应商)都是机会也是挑战。所以零部件厂商必须要转型,要有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我所有的能力还是盯在 5 块钱上,而不是附加值更高的领域,那就麻烦了,可能就不是主机厂需要的了。

关于产品的进展和中国的落地

提问: 我看到展台上的技术和去年比,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变化是更加模块化了。模块化是否意味着技术离落地更近了?去年您也跟我说过,技术的落地要看整车厂的需求。

回答(王琼): 为什么要模块化?因为落地之后你要解决成本问题,这个是市场的需求。你解决技术问题,两年前可以讲故事,现在都是要落地了,变成具体的项目了。你要怎么样模块化、平台化,成本要降低,性能要稳定,否则就会有很大的问题。整个行业变化还是很快的,智能网联的设备现在越来越多了。联网之后,你要模块化,成本要有优势。

提问: 从您跟中国的主机厂谈的经验来看,他们的重点是「快」吗?

回答(王琼): 中国的主机厂跟 BAT 的合作比全球的主机厂更快,因为它的决策也更快,需求也更快。欧美市场对这种新的应用没有这么迫切,但是也在快速响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可能自主品牌这方面更像手机品牌,速度要更快,所有的主机厂都在智能化,而且都在落地了。

提问: 还有一个感觉,中国自主品牌对于方案的整合性要求很高,还喜欢做全套的东西,这样他也比较省事。

回答(王琼): 大家觉得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品牌的更新换代更快,是市场的需求,主要就看主机厂谁反应更快。产品发布的时候,以前都谈车子的性能,现在则开始谈 APP 的应用、智能化的应用。主机厂的发布会现在每次都有新的东西,总有一天跟苹果的发布会都一样了。大家都在看智能化或者用户体验哪家更强,而不是纯粹谈技术性能。对我们来说,原来对主机厂我们谈的是法规、标准,现在我们谈的是这个法规标准能够达到什么效果,转化成用户体验了,这是个变化。

提问: 我看到佛吉亚展示的解决方案中,其实有很多是通过软件来驱动核心竞争力的。比如说有语音识别、有人脸识别、有 UI 的设计。佛吉亚作为汽车内饰和座舱硬件的主要供应商,现在却也有这么多的软件模块。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在中国,佛吉亚软件方面的技术储备以及人员情况?

回答(王琼): 通过派诺特和好帮手的收购、还有初创公司的合作、不同的合资、生态圈的合作,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其实你看 BAT 现在入局,靠的都是软件。软件融合,一个是平台,比如 BAT 主攻方向是操作系统,不同的公司定位不一样。对我们来说,通过收购派诺特和好帮手,我们把他们的车载影音娱乐系统跟座椅内饰打通,就像样车一样。打通之后,无论在什么平台上,你的体验都要好。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无论在什么平台,我们都是能够解决用户体验的,不卡壳。

 

关于新能源相关的业务

提问: 我刚才看到,咱们还有动力电池相关的业务,佛吉亚在新能源领域有什么规划吗?

回答(邵波): 我们在新能源领域主要是两块业务:一个是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另外是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

燃料电池

提问: 热管理系统主要是负责帮整车厂整合已有的电池组?

回答(邵波):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整车厂会从不同的供应商采购电池包相关的零部件——比如 A 是管电池,B 是管其他的,C 是管电池包的上盖和下盖,最后再由 OEM 自己来集成。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供应链中的资源其实是有所浪费的,并且从对电池各个细节的专业性上来说,很多主机厂是不够的。佛吉亚在热管理以复合材料领域有很多经验,所以我们把它集成,做成整个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一个系统性交付。

回答(王琼): 电池基本上就是那几家,电池包有的主机厂自己做,有的外包。我们刚才说的,一个是轻量化、复合材料佛吉亚是有优势的,另外热管理我们是有优势的。这个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方向。

提问: 这个领域在供应链上算很新的吧?

回答(王琼): 这个现在比较热,每个主机厂都在决定电池包的热管理是自己做,还是给电池供应商,或是其他第三方。随着电动车的持续发展,这两年趋势会越来越清晰。

提问: 目前来说,我们主机厂大概是一个怎么样的合作模式,具体有什么实际进展?

回答(王琼): 佛吉亚自己是不生产电池的,因此主机厂会指定其它的电池供应商(既可以主机厂自己向其它供应商购买电池,也可以委托佛吉亚帮助购买)。我们在收到电池之后,再结合自己的热管理以及包裹复合材料最后形成电池包。

回答(邵波): 目前我们已经从主机厂拿到了一些订单,主要是提供一个电池组的上盖。相对于原来传统的金属电池承包,我们的复合材料产品有轻量化以及安全方面的优势。在这类单一零部件产品之后,我们还会陆续集成周边的整个外包,再加上内部的组件,各方面的热管理,整个的系统控制等等,这个是一步步来。最后这个电池到底是我们装好了交付还是怎么样,目前还没有确定。

现在整个汽车行业里面技术变化很快,有很多新的东西,企业想要跟上变化,需要有正确的方向。另外,很多主机厂在新能源车上的认识没有像传统汽车那么深,很多电池的东西它自己都弄的不是特别明白,所以目前这个模式还挺模糊的。

汽车行业正在探索中奔跑

从佛吉亚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汽车供应链这一年来的重要变化:智能交互和新能源等新技术正在快速的走向模块化以及产品落地。但是这些新兴技术也会让这些屹立了近百年的汽车巨头感到陌生,因为它们与传统的汽车供应链存在这很多本质性的不同。

在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圈常常流传着一种状态,叫做「蒙眼狂奔」。而对于现在正在转型的汽车工业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1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